查头盔也能牵引出内外双标,国人一个个被扣下,外国人头盔都不知道怎么戴,卫衣帽子往头上一扣,两人开着车就走了,甚至还挥手跟交警说了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一发,群众一扒,真相的一个构成,让人羞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用的叫停

骑电车戴头盔是为了安全考虑,交警也是尽职尽责,将没戴头盔的,一个个叫停了,人群中的一道异样身影,出在一对外国情侣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车停在白线以外,视频中可看到的内容,两人车上是带着头盔的,既是如此,他们肯定也是知道骑车要戴,不然也不会准备,然而,有是一回事,会戴却好像是另外一码。

白色头盔在两人的手上来回传递,不知道是带子出了问题还是两人根本不会戴,忙活了一圈,头盔又从哪来的放回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变化也是有的,充当“司机”角色的男孩,外套上有一个帽子,女生可能以为只戴个帽子就可以,就把帽衫往他头上一扣,紧接着,男生就倒车,两人就走了,还挥手跟交警道别了一下。

视频拍摄者理解两人可能不太会戴头盔,也以为头上只要戴个帽子就可以,但他还是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能教的,交警要抓,即便不处罚,口头教育也行,毕竟别人是外国友人,来者是客多担待,但至少要做到一视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者猜测的原因,在交警听不懂外国人的话,沟通有壁,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将就就也算了。

语言不通不是借口,交规不是别的,安全并不会因为国籍甚至语言开绿灯,在中国,即便是外国人,也应该遵守中国的交规,规则面前唯一要做的就是一视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别对待,尤其是基于这种情况,只会将讨论拉的高度更大,并且,类似这种的“双标”行为在国内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0月,深圳地铁上保安员和乘客发生了争执,冲突的开始有些“离谱”,因为保安员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

好端端的,位置为什么要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一次的行为

保安员来说,这事属于特殊情况,他在巡查的时候,发现这名外国乘客身体不适,当然,这只是他单方面的猜测,因为语言不通,他并不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观上的看法让其询问乘客是否方便给这位外国乘客让一下位置,乘客误解保安员崇洋媚外,冲突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有博主发视频说在某景区经历了中外游客区别对待,上千普通游客被卡在固定区域观看,不合理已经开始,可因为十几名外国游客迟到了,演出竟然直接推迟,就为了等他们,而他们迟到的原因,是因为饭还没有吃好。

博主觉得,既然景区有重要接待,完全可以暂时关闭,想赚钱,却还搞区别对待,别人也不是就该受这份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发生在2024年4月,有位中国人发视频说自己在马来西亚的航班上遭遇了歧视。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飞机上发生了财物丢失情况,正常情况下,密闭空间里发生这样的情况,所有人的嫌疑是一样的,结果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只检查了中国人,行为包括搜身和脱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裸裸的歧视行为在网上引发了巨大讨论,有人说,中国人对外来游客总是友善,尽力去提供便捷,怎么到了国外,中国人就成了被怀疑的一方,甚至说是被针对的一方?

视频在网上热度很大,马来西亚航空只能出面解释,不是针对中国,确实是对所有乘客一律进行搜查了的,最终丢失的物品也被找到了,不是车上人偷的,而是在说自己丢失物品的旅客的座位隐蔽处找到了丢失的信用卡,搞笑的是,信用卡找到后,发现并不属于报警乘客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中案”可以当个笑话一听就过去了,但规章制度面前的一律平等,却必须记住,中国人热情好客是刻在骨子里的,然而过度优待只会成为对不法行为的纵容,甚至让一些人肆无忌惮。

遇到不合理再不解决的话,显然难以服众,应该要做的,是恪守人人平等,做到公平执法,语言不通,可以想办法,不要再出现因语言问题对外国人“放行”的做法。

安全无小事,既然来了中国,外国友人也要遵守中国的规章制度,遵纪守法不是条件,只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一层保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