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印度,腐败猛于恐怖主义!接受民调的超过90%的印度人都是如此认为。以至于印度杂志《今日印度》在2010年的一篇社论中尖锐指出:如果说有一个单词统治了这个国家,那就是腐败!在印度,从前人民向腐败官员行贿只是为了能做错事,而如今即便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也不得不行贿,长期以往,形成了基层官员小腐败,高层官员大腐败“金字塔型”的腐败格局,印度人也早就习以为常,不仅对腐败的容忍度奇高,而且不得不与向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妥协,甚至同流合污,否则即使日常生活都寸步难行,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印度的肌肤。对此,郎咸平教授曾经表示:“印度的腐败难以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民众抗议政府腐败

印度虽然贵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腐败现象无处不在,浸透在这个巧妙国家的每一寸肌肤里,无论是中高层官的“老虎”,还是基础的“苍蝇”都很猖獗,根本无法根除,以至于印度人无奈地形容“腐败不仅是印度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成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阿肖克·恰范在任职期间,将该邦首府孟买市专门为印军阵亡士兵及家属专门建造的安居公寓,私自分给印军将领、政府高官及自己的亲属,谋取不当得利,并2010年11月9日被迫辞职。据印度审计部门发布的报告显示,仅2010年11月爆出的3起高官腐败案件就给印度造成了大约450亿美元的损失。

2008年,来自当时的执政联盟的平等党的印度通讯与信息技术部部长安迪穆图·拉贾向85家不具备资质的企业颁发了2G手机运营牌照,从中大肆受贿,使印度蒙受了390亿美元的损失,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仅次于美国“水门事件”的全球第二大滥用职权大案。腐败丑闻爆发后,拉贾宣布辞职。

印度高官的腐败远远不止于此,1987年,印度总理兼国防部长拉吉夫·甘地被爆出涉嫌军购腐败,首次影响,在1989年的大选中惨败;2000年,印度前总理纳拉辛哈·拉奥因为腐败而被送进监狱;2005年,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尔·辛格在印度和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的交易中受贿,不得不辞职……

高举“反腐”、“印度制造”口号上台的莫迪,在其内阁的66个正副部长中,三分之一涉嫌刑事案件和腐败问题,其中的7名正部长涉嫌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民众抗议政府腐败

在印度,工程、石油销售、银行、金属、矿业、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等行业,是腐败最为猖獗的地方,印度的相关调查显示,印度80%的私人承包商靠行贿才获得项目,而项目成本的9%用于向相关官员行贿;高举“印度制造”旗帜的印度制造业更为尴尬,因为91%的制造商有行贿行为。

印度不仅从邦的首席部长、内阁部长,甚至总理这种级别的高官腐败严重,而且基层官员的腐败更是触目惊心,无处不在,英国《卫报》报道称,在印度金钱是万能的,政府官员提供正常的公共服务都要索贿,老百姓不论找什么样层级的官员办事都不得不花钱,无论是要创业办理各类执照,还是海关安检、银行贷款……都必须行贿,即使向警察报案都得给“茶水钱”,没有钱去行贿寸步难行,印度的腐败深深地扎根于基层,贿赂官员已经成为许多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印度政府委托智库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对印度人的“行贿成本”进行实地调查,于2015年5月发布了相关报告,报告指出,印度城市家庭一年的行贿成本平均4400卢比(约合人民币429元),农村家庭平均为行贿支出2900卢比(约合人民币283元)。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腐败为何屡禁不止,并且成为多数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官员的生财之道?主要原因有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在反腐败上,印度是典型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很多腐败官员丑行败露后,通常是辞职了之,并没有被逮捕、审判,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官员而言,腐败的成本极低,胆子极大,胃口永远也填不饱。

2、印度官员的腐败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莫卧尔王朝就盛行给钱才办事甚至不办事的腐败现象,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腐败文化,造成了在印度不行贿就根本办不成任何事的特殊国情,老百姓对此不仅习以为常,并且为了便利、利益不得不向腐败文化妥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印度人的行为准则之一便是“只要能避免欺诈——缺德的官员拿了钱却不办事,行贿无可厚非”。

3、印度的营商环境很差,35%的印度企业认为,反贿赂和反腐败政策将损害它们的市场竞争力,腐败和欺诈是企业存活下去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市场竞争。

4、实施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早就了印度人的奴性,人们通常忠诚于家族与所在的利益集团,漠视社会道德与秩序,给腐败提供了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