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财安

最近一个多星期以来,的士业界与Uber网约车之间的多年矛盾突然急剧恶化,不但传媒广泛追踪报道,就连很多市民也在网上议论纷纷。网民的意见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的士业界,另一派则挺网约车商,双方各执一词,论点也相当两极化。至今为止,事情仍然在发酵当中,特区政府则表示,最快会在7月份推出研究文件,供社会各界讨论及探讨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矛盾突然升温是因为早前一批自称是普通市民的疑似的士司机故意搭乘网约车,在旅程完毕时向警方举报,称有关司机非法载客收费,要求警方按其提供的所谓证据秉公执法。这种行为已经先后导致13名网约车司机被警方登记在案,事件暂时被列作交通投诉处理,警方已就如何处理正在寻求律政司意见。支持的士业界的市民表示,根据现行法例,营运网约车本身是违法行为,更没有购买商业保险,对乘客与路上行人没有任何保障,也不缴交牌照费及年检费,运作成本很低,行为很不负责任,也构成不公平竞争。

至于力挺网约车的市民就表示,的士司机一直有不少害群之马,经常出现拣客、兜路、宰客等性质恶劣的事件。再加上这些的士司机服务态度低下,部分的士车厢残旧肮脏,不但损害香港得来不易的好客之都名声,形同竭泽而渔,也等同把乘客推向网约车,因此生意走下坡只能怪自己。一些市民更明言,因为疑似的士司机的“放蛇”行为,自己以后一定会选择网约车出行,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网约车司机。这样一来,这些疑似“放蛇”的士司机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巧反拙,更有可能引起对方的类似“放蛇报复”,形成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事求是地说,的士业界的境况相当值得同情。他们以重金投得或买得的士牌照,每年的年审、牌照等费用相当不菲,却突然冒出一个成本非常低,而且越来越普及的不对称竞争对手,其不满可想而知。再加上去年警方只对33台网约车作出检控,阻吓效果极低,聊胜于无,因此生出帮助警方执法的“放蛇”行为,此举相信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如果真的是一些的士业界中人对竞争对手使出如此昏招,那就是格局太低,等同自毁道德高地,因此被市民(很多都是网约车用家)诟病,惹来民意反弹也就不意外。

在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前夕,善于在逆势中寻找取胜机会的毛泽东主席说:“不能只看到敌人的强大,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不敢与敌人斗争。”的士业界现在面对的不是拼生死的敌人,只是瓜分市场份额的竞争者,但毛主席上述说话中的智慧还是非常适用,的士业界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并且敢于发挥。

的士业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各大的士商与集团资本丰厚,经验老到,如今却面对今天这个吃瘪的局面,确实应该自我检讨,思考如何才可以挽回市民的信心。笔者认为,他们应该摒弃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做法,把力量集结起来,成立统一战线以规划并统筹业界的各种改革行动,统一步伐,敢于竞争,才有机会抢回失去多时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的士业界能内外如一,同气连枝,团结一致地引入一系列彻底改革行动如以人工智能提升网约服务,大量改用噪音很少、加速畅顺平稳的电动车,保持车厢更加清洁,对客人保持适当礼貌,向警方提供“黑的士司机”违法资料,杜绝宰客行为等,以此大幅度增强业界的竞争力,就能凭借主场之利,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的士业界需要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将会在今年7月份推出研究文件,就目前的大趋势与香港主流民意来看,当局以规管方式把网约车合法化的机会应该不会太低。那就是说,剩给的士业界的回旋时间已经不多,如果再不团结起来,循正确的战略方向推进,依旧纠缠在小打小闹上,或者是团而不结,各怀鬼胎,那如何能与那些极为专业的国际竞争者掰手腕?倘若错失这个最后的改革窗口期,的士业界恐怕就会继续如“神台桔”般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阴干”,生意凋零,到时候再追悔也莫及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