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5月17日,由北京京都(郑州)律师事务所主办、河南法制报融媒中心协办的“刑事辩护的逻辑与经验”沙龙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豫发大厦15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授课,来自司法实务部门、知名高校及省内多家律师事务所上百名代表出席,抖音、快手、微博等媒体平台全程对外直播。

本篇对主持致辞、议题研讨等精彩内容进行整理,邀读者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致辞

京都郑州分所执行主任张锐为活动致欢迎词。他表示,在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下,京都郑州分所扎根中原、面向全国,已经走出一条与中原崛起同频共振的律所高质量发展之路。他期待,未来京都郑州分所继续向“新”而行,主动拥抱新变革,积极适应新变化,努力与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律师行业由大变强的转变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锐

议题研讨

逻辑思维与刑事辩护专业化

刑辩律师为何难以实现专业化?这是当前律师界的“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难题”。为此,本次沙龙特意将其安排为第一个议题“逻辑思维与刑事辩护专业化”,邀请田文昌律师为大家解惑。他深刻洞见到:“专业化的逻辑在于法治理念的革新”。

田文昌指出,先秦儒法之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所谓的法家之治本质上仍然还是人治,其实质在于以严刑峻罚来管理国家,统治人民。中国社会人治的历史长达几千年,人治的理念根深蒂固。1979年走向法制是重大进步,但法制与法治仍然不能同日而语。经过法律界人士20年的不懈努力,直到1999年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转变。然而,法制走向法治的转型之路却布满荆棘,坎坷漫漫。直到今天,从对法治概念的认同走向对法治理念的养成,仍然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文昌

刑事案件逻辑问题的种类与发现

“控、辩、审三人谈”是刑事诉讼实务领域的一场佳话。在本次沙龙的第二个议题“刑事案件逻辑问题的种类与发现”中,分别邀请到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彭晓东,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马和平,作为“审方”“控方”主讲。

彭晓东紧扣议题,凝练案例,在分析罪与非罪之间指出“常识”“政策”“集团犯罪构成”“社会危害性”“因果关系”等因素对犯罪构成的影响。马和平着眼证据资格和证明力,提出分析证据性质之命题,并对证据符合常理和诉讼程序作出重要强调。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理合伙人朱秀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陶旭蕾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效辩护的方向与技巧

第三个议题“有效辩护的方向与技巧”的主讲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天元(郑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合伙人焦占营将刑事辩护区分为无效辩护和有效辩护,提出“未被采纳的辩护均属无效辩护”,先后指出“无效辩护”的定义和不足,并分享了有效辩护的方法论:既要主观上不受当事人思维影响,又要客观上重视并研读证据。

本议题由北京康达(郑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冯振国,浙江京衡(郑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刑事业务部负责人李永青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战案例分享与交流

刑事辩护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本次沙龙再次重申实践的意义。在这个名为“实战案例分享与交流”的第四个议题中,主讲人河南见素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李峰以其经办的“伐木”、“盗车”等几个特点鲜明、感染力强的案例着手,讲述内容丰富,辩护程序中的诸多细节令人感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华涛,北京德恒(郑州)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部主任、合伙人董红军,北京天元(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范玉顺,河南金学苑律师事务所刑民交叉部主任陈润一,河南点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桢峰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场互动

“刑事辩护专业化的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理论功底,另一个是职业技能。二者之中,理论功底的提升相对容易,因为关于知识传授和更新的培训已经比较成熟,需要注重的主要是律师个人的主观努力。”本次沙龙活动中,众多嘉宾报名参与,展现了律师对刑事辩护律师业务的重视,对北京京都(郑州)律师事务所此次活动的认可。

专业的刑事辩护能力是做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基础,行业交流学习是北京京都(郑州)律师事务所与律师同仁同成长、共进步的重要方式,律所将以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契机,不断精进、不断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