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6日清晨8点45分,一颗将星陨落了,他就是开国大将陈赓,年仅58岁。

这是开国元帅、大将中第一位离世的。

陈赓的病逝,对当时的中国是一大损失。

放到现在的医疗水平,陈赓大概率不会英年早逝。但是,在那个年代,遇到那种可怕的疾病,“逃生”不易。

1、陈赓重任在身,劳累之下,身体开始出现可怕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的陈赓,去过朝鲜战场,也到过越南战场。

在和强大的敌军对垒时,陈赓意识到先进武器对战局的致命影响。

他向毛主席等人反馈了自己的所见所得,也认为应该发展军事科技。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陈赓的一番言论,认定这是好事、重要的事,应该大力支持。

于是,陈赓开始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基础非常薄弱。就算如此,领导们给了陈赓巨大的支持,甚至为了支持陈赓赦免了一位死刑犯。

一个大学的筹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意味着筹建者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没错,陈赓为了哈军工的创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陈赓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了。

1954年,哈军工初具规模,但陈赓的心绞痛开始频频发作了。

对于初期的心绞痛,陈赓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并说道:“我活着就要干,我要争取再为党工作二十年。”

这个要求不高,按当时时间算,再工作20年,陈赓也就71岁。

但是,疾病并不会因为梦想的远大而退而却步,反倒会变本加厉地靠近。

陈赓一头忙哈军工的筹建,一头又在副总参谋长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

终于,在1957年的12月19日,陈赓得了危险的疾病---心肌梗塞。这是他第一次发生心肌梗塞。

当时,陈赓的身边只有孩子和司机。不得不说,司机很敏锐,第一时间通知了秘书。秘书给北京医院打了电话。

听闻陈赓病情严重,医院派来了救治小组。在医生的抢救之下,陈赓死里逃生。

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疗水平,那就是做支架手术或搭桥手术。可是,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只能打针吃药。如此,陈赓也算是初步恢复了身体。

恢复身体的过程中,陈赓回忆起了过去的一幕一幕,感慨万千。

这次住院,陈赓总共住了三个月,彭帅、聂帅、粟裕总参谋长等人前来探望,宋庆龄先生也写信问候。

2、陈毅第二次心肌梗塞,还是安全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年过五十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身体的情况。陈赓也如此。

他认为,住院三个月了,也好得七七八八了。要尽快参加工作。至于医生的叮嘱,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妻子傅涯,自然是拦不住工作热情高涨的陈赓的。

有一次,北京郊区要举行一个国防科研项目的试验,这和陈赓的工作范围有关。当时,中央军委办公厅打电话不让他去,中央保健部门也不让他去。妻子傅涯也进行了劝阻。

但是,哪里劝得住,陈赓依然一往无前地去了。

这一天,妻子很担心,有关部门也很担心。

当陈赓回来时,傅涯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

可是,心肌梗塞这个病可不是好打发的。

1959年6月,陈赓第二次心肌梗塞复发。这次发病那一刻,妻子傅涯在上班。

陈赓再次从死亡线上趟了过来。

这一次的心脏病发作,让陈赓清醒和冷静了很多,他清楚地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抓紧时间多做工作。

那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如此高尚,生怕为革命工作的少了,好像他们承载着无数战场牺牲的同志的希望。

当时,国内国际的情况较为复杂,国内发生了大跃进,又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国际关系上和苏联渐行渐远。

越是这样,陈赓越是在关键时刻进行了发言,就像一门重炮。

陈毅在1960年的一次会议上说道:“陈赓同志就是我们党内的一门炮,可惜我们现在这种炮太少了......”

两次过阎王殿大门而不入,陈赓能否扛得住第三次心肌梗塞的发生呢?

3、第三次心肌梗塞发生后,因抢救无效,陈赓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了两次心肌梗塞的发生,党和国家主要机关,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敏感的文件,尽量不让陈赓阅读,以免刺激过大造成悲剧。

此时的陈赓,也没有被安排什么具体工作,让他在上海疗养。不过,陈赓很关心“哈军工”的发展,并长期提出各项建议。

为了照顾陈赓,傅涯被组织有意安排到上海做一些调查工作。

傅涯是1961年2月来的上海。到了第二天,陈赓就催妻子去上班。可见,陈赓怕妻子为了照顾自己而影响了上班。

但他不知道的是,妻子过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照顾他。上班和照顾陈赓,对傅涯来说一样重要。

此时的陈赓已经两次心肌梗塞,如果有第三次,陈赓的生命大概率走到头了。

而傅涯虽然是来照顾丈夫的,但陈赓两次心肌梗塞时,傅涯都不在身边,这让傅涯对于心肌梗塞的处理也没什么经验。

1961年3月15日,陈赓有些烦躁,状况又有些不对劲了,但他坚持做一件事情: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他口授,秘书来写。

当晚,傅涯回来了。陈赓迫不及待和妻子分享自己战争经验总结的开头,并说道,秘书写的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

妻子安慰道:“这么重要的总结,等你身体好些了,自己亲自写吧!”陈赓很是认同妻子的想法。

但没想到,陈赓突然从沙发上起来,开始写了,仿佛写那篇文有着十分强大的魔力。

傅涯拦不住,只好时不时倒茶、送报纸过来。

突然,陈赓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他知道自己身体可能出问题了,对身边的孩子说道:去叫你妈妈。

傅涯紧张地过来了,但此时,陈赓的疼痛突然告一段落了,他又故作轻松,装作没事的样子了。

如果傅涯此时送陈赓去医院,陈赓或许不会快速离世。

但是,陈赓身体的暂时假象还是欺骗了傅涯,也欺骗了陈赓自己。

夜里,陈赓久久不能睡去。

傅涯劝丈夫,不要胡思乱想,早早休息。貌似陈赓听进去了,过了一会,睡着了。

第二天黎明,陈赓被疼醒了,傅涯知道情况不好,赶快给医院打电话。

在医生来之前,傅涯也给丈夫喂了硝酸甘油,但无济于事。

医生终于来了,打强心针无效,按摩无效......

房间里安静得可怕,突然,护士一声撕心裂肺的“首长”打破了所有的安静,接着,孩子们大声哭喊着“爸爸”,傅涯低声呼唤着“陈赓”.....

陈赓仰脸躺着,再也不能说话了。

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开国大将陈赓陨落。

如果,15日晚上,陈赓就被送去医院,或许就不会过早离去,反倒会延长生命。

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将陈赓的寿命延续大量时间,其实是有难度的。毕竟,心肌梗塞是“生命的超级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可惜,陈赓这位将领能力超群,只是上苍无情,提前接他走了。说句安慰的话,或许在另一个世界有重用吧!

致敬陈赓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