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豆腐脑加糖,冻梨摆盘儿,人造月亮、人造天马后,松花江冰面上升起热气球,街面上出现舞龙与打铁花,鄂伦春族人游街,东北虎爆改“咪咪”,管隔壁三兄弟(辽吉蒙)把能借的家当都借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本地人近期心情

现在,甚至捣腾出了“背着全国人民种的蔓越莓”(本地人以及大多数人不知道黑龙江抚远蔓越莓,一直以为是热带水果),地铁纪念票,让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门接客,校巴免费坐。

“尔滨,你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大概就是在离哈工大不到20分钟车程的地方,还藏着一座与之名字相近但异常低调的211大学。

它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中国第一所军校”,同时也是“国防七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

哈尔滨工程大学,已有七十多年的建校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坐落在哈尔滨,也被简称为“哈军工”),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军事作为国防力量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加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与敌方武器装备存在巨大差异,这让国家深刻认识到,建立一所“诸兵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正规高等军事技术学院”迫在眉睫。

军事人才培养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不容轻视丝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慎重商议之后,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由身经百战、戎马倥偬的“黄埔三杰”之一——陈赓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然而,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符合国家军事要求的院校仍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但陈赓院长有着“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的军工精神,他曾说:

“解放军是一只猛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就是为猛虎添翼。当然,创业是艰难的,但是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军事工程学院也一定能从无到有。”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陈赓院长迅速落实了各项筹备工作。次年9月,在哈军工第一期开学典礼上,毛主席发来训词,强调了哈军工创办的重要性,随后他还为哈军工校刊亲笔书写了“工学”二字,这也是哈工程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校之初,按照军兵种设立了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这五个系可以说是新中国军事人才的源头,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此后,哈军工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但随着各军兵种所需技术干部数量日益增加,全军只办一所综合性高等技术学院已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更好服务国防事业,哈军工选择了“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分建道路,将高精尖的专业留下来,将部分常规院系迁往武汉、南京、西安、长春等地,分建多个高校,像如今的211高校南京理工大学便是从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1966年,分拆完成后的哈军工正式退出部队序列,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与如今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不尽相同。

在这个阶段,学院面向军队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将院系做了调整,将导弹工程系改建为火箭工程系,新建了计算机系。

四年后,哈尔滨工程学院再次分拆,其中电子工程系等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如今已成为985高校“国防科技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但值得注意的是,建校之初就设置的海军工程系,历经两次分建都被保留了下来。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哈尔滨工程学院组建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简称“哈船院”),为新中国海军培养军事工程技术人才。

此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1994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并于两年后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经历了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再到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发展历程。

但在多次学校分拆重组的过程中,它始终以国家国防需求为中心,以国家利益至上,无愧于“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的称号。

02

赫赫“军工”,奋力向前

哈军工虽已成为历史,但哈军工精神却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成为其不灭的灵魂。

在哈工程校园里,有多条以杰出人物命名的道路,其中以三位院长命名的道路最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陈赓路、居英路和林毅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这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三位院长在学院不同发展历程中所做的贡献,更是为了铭记他们的办学精神。作为建校初期的三位院长,他们的办学思想是哈军工精神的雏形。

首任院长陈赓,在创校期间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办学思想,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核心的治校理念,坚持“教书教人”为基本原则的育人理念,强调“一中二主三严”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理念,以及“一切为了学员”的学生工作理念等一整套办学治校方略。

在陈赓重视、信任、关心知识分子的作风影响下,哈军工上下形成了“两老办院”“重视科研工作”的好局面以及“一切为了学员”的好风气。

可以说,哈军工高起点创建与跨越式发展,都与创建者、首任院长陈赓的办学思想息息相关。

1961年,刘居英出任哈军工第二任院长,他是陈赓院长的主要助手和接班人,在哈军工的18年,他贯彻了陈赓院长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才,使哈军工跻身全国著名高校前列。

1966年,林毅将军接任院长一职,正值“哈军工”向“哈船院”转型之时,在当时动荡不安的艰难时刻,林毅院长提出学院建设要“边建边干,立足就地办学,确保当年招生”,这种实干精神为后来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这三位院长的思想精髓,不仅塑造了哈军工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更如同明灯一般,照亮着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进的道路。

时至今日,哈工程仍秉持着“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整的工作秩序”“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的“四严三老”校风。

这样的学术氛围吸引了一批批满怀实干兴邦的报国热忱、为梦想而执着奋斗的专家学者,持续在哈工程任教,为国育才。

其中包括中国水声学科奠基人之一、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的杨士莪院士;为我国核动力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的反应堆工程专家孙玉发;见证并亲历了中国核动力事业整个发展历程并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核动力专家于俊崇等人。

他们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步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学子,将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一代代传承下去。

可以说,自建校以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坚持高起点、精传承的办学理念,秉持丹心铸剑的“军工”精神,服务国之重器,勇赴世界尖端。

03

三海一核,“程”风破浪

哈军工精神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但这所学校的实力绝不止于此。作为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的高校,哈工程的学科优势十分突出。

哈工程拥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此外,还有29个省级重点专业,并且有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23年10月份,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新增了“物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至此,哈工程已拥有6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包括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而其中,工程学更是在全球前1‰占得一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哈尔滨工程大学精心布局的学科体系和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哈工程坚持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4个学科群为牵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海一核”学科专业体系,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除此之外,哈工程还是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造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

如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等数十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学校还在双工型潜器、气垫船等技术方面摘取了世界第一的桂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而在水下机器人、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技术方面,哈尔滨工程大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前不久还荣获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十佳科技创新奖,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成绩也是对哈工程几代人数十年努力的认可。

哈工程是国内最早开始海洋无人航行器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我国水下机器人事业先驱徐玉如院士、边信黔教授,到如今数百位新一代博士研究生,哈工程人十年如一日地深耕水下机器人的科学研究,最终成为了加速我国海洋无人装备体系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人才是科研成就中最重要的一环,哈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据统计,自建校以来,哈工程已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坚力量。

兴海报国,矢志一流,70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坚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学科优势,推动创新进步,为国家输送领军人才。

04

兴贤育才,与时俱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保持严格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推动创新型研究,积极探索“教与学”的全面革新。

2001年,哈工程成立了第一个多学科交叉、面向全校学生的大型学生科技社团——E唯协会。这是哈工程探索出的一种人才成长路径,通过基础培训和科创赛事相结合,以兴趣引领、低端接入的方式,让大家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自创办以来,E唯协会引导了超过1万名学生走上科创道路。前不久,凭借出色的导航系统,E唯协会还连续获得两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了北美高校近20年来对这一奖项的垄断。

哈工程现有社团107个,文体类、创意类、兴趣类应有尽有,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百团大战”活动,而像E唯这样的科创社团就有40多个,许多学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科技创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哈尔滨工程大学平均每年为学生科创立项2300多项,举办校级竞赛30多场。一大批船海国防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从这里脱颖而出,还有一些学生就此走上创业之路。

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学校也毫不吝啬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为了创造一个全身心投入、沉浸式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将300余间公共教室升级为智慧教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在毕业求职季期间,学校积极与数千家企业进行接洽,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设置了“就业指导咨询台”,由专业的指导教师提供就业服务支持,帮助毕业生顺利走向职场。

每年,有无数优秀毕业生走向各行各业,近50%进入国内及世界500强企业,涉及船舶海洋、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建筑工程、核电技术等15个行业,哈工程曾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单位。

敬教劝学,是立国之本;兴贤育才,是为政之先务。相信哈尔滨工程大学将秉承“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

1、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官方公众号

2、《“哈军工”精神对当代高校育人的启示》

3、《哈军工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