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城市

纵观整个历史,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城市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会影响无数人们。

而一代代建筑师们也在当时的社会物质基础上,以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城市物质形态的规划,试图为未来寻找一种完美的理性的城市形态,谱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狂想曲。

01

光辉城市

提出时间:1922年

提出者: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1922年勒·柯布西耶在他撰写的《明日之城市》一书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柯布认为现代城市面临以下问题:1.城市的无限扩张和郊区化;2.地理空间上的贫富分化、阶级分层;3.过度集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交通堵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柯布西耶看来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城市密度,而高楼将会扩大开阔地的土地面积并改善交通状况,功能分区可以解决城市无序发展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布西耶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中心的拥堵、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植被绿化。

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柯布西耶于同年在巴黎秋季美术展上提出了他对于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新思想,他提交的方案名为“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这个规划堪称现代城市规划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的观念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理论,在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宜居性、传统建筑文化特色传承等方面有所欠缺,但也对其后大城市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田园城市

提出时间:1898年

提出者: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

与柯布西耶人口集中的方向相反,霍华德则倡导人口分散,1898年他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4.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他用。

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奇沃思,世界上第一个花园城市,始建于 1903 年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03

广亩城市

提出时间:20世纪30年代

提出者:美国建筑师F.L.赖特

赖特同样也主张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他认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必要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是:希望保持他自己所熟悉的19世纪90年代左右在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移民们的庄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所描述的"广亩城市"里,每个独户家庭的四周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用汽车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

50~6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有机疏散理论

提出时间:20世纪30年代

提出者:芬兰埃列尔·萨里宁

有机疏散理论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萨里宁将城市比作活的机体,将城市片区比作细胞组织,单体建筑比作单个细胞,并把西方大城市的交通拥挤、贫民窟、无序扩张等比作细胞组织坏死(癌细胞)。

若是细胞健全,有序组合,则物体健全;反之,组合就会秩序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机疏散“面对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从重组城市功能入手,经过精英规划师规划, 将一个大都市”分”为多数的 “小市镇” 或“区”,逐一切除内城中的衰败地区,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解构城市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就是“有机疏散“城市规划理论重要应用之一。吴良镛院士指出,通过空间上的“疏解”和“集中”,完善城镇网络,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插件城市 行走城市 即刻城市

提出时间:20世纪六十年代

提出者:建筑电讯学派

建筑电讯学派(Archigram,1960-1974),是1960年以彼得·库克(Peter Cook)为核心,在英国形成的一个前卫的建筑组织。主要成员都学习于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件城市”(Plug-in City),是库克在1962年至1964年间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设计。它将可移动的金属舱住宅作为基本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就可以用这些基本建造单元,按照人口规模拆卸、重组成大小不同的移动社区,再按照不同的需要插接到混凝土的“巨型结构”中从而形成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同的社区之间的联接可以像插头插入插座那样简单完成,再以此组织交通、生产和社会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城市(The Walking City,1964),如果说,插件城市打破了建筑必须永固,城市必须在地面上的观念,要把建筑和城市从地理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那么在Ron Herron的行走城市则彻底打破了禁锢型城市概念,虽然保留了城市旧有围合的概念,但是却使其可以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派做出了一种假设,在未来的世界中,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转而选择游牧式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每一个游牧着的巨大构架,他们都是一个巨大的多功能空间聚合体,并且外形如同机械怪兽,靠数个机械臂支撑和移动,头部有机械眼判断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需要与其它“步行城市”发生连接时,它会伸出机械吸管吸附在彼此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刻城市(Instant City , 1968),是前二者的延续,但更具现实操作性。 在即刻城市的概念中,通过远程运输,把一个可组装、拆卸的城市送达欠发达地区,让那里也可以享受大都市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学派的说法,首先,将城市的组件装载到基地的卡车和拖车上。接着将帐篷放在气球上,在目的上空漂浮。然后在这座城市停留一段时间,在完成一切后,移动到下一个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学派的前两个概念,可能即刻城市并没有表现出震撼的巨型构建。它由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环境构成,寿命短暂,也许一场狂欢或庆典过后,它便被拆卸运往他处。

但其实,即刻城市更加表现出了对消费社会本质的思考。城市,被赋予一种消耗/消费品的特性,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要进行自我组织。

结语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数字化转型,万物互联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新的可能性。

对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的扬弃和对民生的关注也促使我们对未来城市产生更多的期许。通过城市更新,建成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已成为当下新的时代诉求。

我们期待着,多样的理想城市到来。

资料引述:

1.花园城市简介 - 历史悠久的英格兰博客 (heritagecalling.com)

2.百张图片,回顾设计史上的乌托邦方案 - 知乎 (zhihu.com)

3.城市规划理论汇总 - 知乎 (zhihu.com)

4.专访丨王建国院士: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如何转型创新 - 知乎 (zhihu.com)

5.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 - 百度文库 (baidu.com)

编辑魏小彤

责编李婧博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