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政府仅有的求和希望就是苏联不要出兵中国东北,他们有两个打算,第一是通过所谓的玉碎计划,在本土拼死拖住美国人,造成美军较大损失后签订一个有利的终战条约,第二是被美国把本土炸得体无完肤之际,将政府迁到伪满洲国,继续顽抗。但是这一切都要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苏联不要从北方打过来,否则一切玩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和苏联在诺门坎有过一次交锋,日军被打的抱头鼠窜,何况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是主力部队,出动了坦克团。1945年的关东军远远不如当年了,主力都死在了太平洋战场。所以当150万苏联红军真的从天而降之时,日本政府知道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日军必败无疑,比起原子弹,苏联人才是压死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很多日本关东军不这么想,虽然战斗力弱,人数也少于苏军,他们还是想要正经抵抗一阵子的。因为日军在黑龙江拥有一处坚固工事,虎头要塞。这座要塞在当时的亚洲堪称第一堡垒,比起法国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有过之无不及。苏联人开战之时并不知道这处要塞,以至于仗打完了封闭在地下的两千多日本陆军还没有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的一天,住在附近的一位中国农民在山里捡垃圾,看能不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换钱,无意间竟然发现了要塞的入口,老农以为会有大收获,就铤而走险的翻进了地道,走到深处一看差点没吓晕过去,一大帮面黄肌瘦的日本兵,穿着军服拿着步枪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但是此时的日本兵已经没有了杀气,眼神里没有一点生机,仿佛只是在喘气维持着生命而已。原来地下的食品和淡水储备已经基本耗尽,坚持了几个月的日本人再也没有力气维持之前穷凶极恶的状态了,他们甚至不知道日本已经战败投降,直到此时才走出地道。这在二战中国战场上也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历时十余年,奴役中国几万劳动力完成的堡垒,里面火炮、生活设施,水电装置完备,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型堡垒,也是日本侵华的有力历史罪证。日军为了抵抗苏联从北方进攻,费劲了心血和时间,但是仍然没能达成目的,抢来的东西终究不长远,日军永久的退出了中国东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