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清日报

近日,家住市区云澜庭小区的梁女士反映,她所居住的小区地下停车场1号楼进出口,是地库通往自家单元的唯一通道,却被设置成停车位,只要车位上有车,业主们进出通道全靠“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调查,梁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开发商为增加收入,尽可能多地开辟停车位,这并不令人意外,但容易忽视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

此纠纷中,小区地下停车库已经通过相关部门验收,但业主们对1号楼地下通道口的停车位反响强烈,显示了“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停车位设置合规合法但不合理,明显影响业主的出入,是否该被纠正?二、车主没有遵守合同条款,买了非微型车停放,为何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配图

且不论该地下车库审批程序如何,在地下室楼梯口和电梯口双口通道划停车位明显不合理,业主们的使用体验证实了这一点。作为人行疏散通道一部分的地下室安全通道,应该保持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在此划停车位自然阻碍通道的正常使用,增加人员疏散难度,这不过是乐清人口中的“眼前道理”。

现实中,人行疏散通道被堵现象较为普遍,管理上也存有难度,经常是碰到检查整改后稍好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归原样。负有照规管理、及时排险职责的物业和监管部门,容易受困于各种“现实困难”,很难显出大作为。就算要惩罚,当前法规中“一个警告或是五百元以下的罚款”类似规条起不到实质震慑作用。然而,在安全检查时要求清理楼梯堆物的语境下,作为楼宇人行疏散通道“总出口”的地下室楼梯口,被一辆车阻住,这事显然难说得通。有关部门如果能顺应众业主的呼声,拿此案作典型进行有力纠正,相信会促进全市的安全整改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一步说,这里设置的微型车位的确具备正规手续,但停放前提是所停车辆须为微型车,尺寸符合合同规范。如果车主照此做了,可能仍存在人流进出矛盾,却不致如此激烈。微型车位尺寸为长3.5米、宽1.6米、高1.8米,普通家用轿车长度一般在3.5米到6米之间,宽、高也更甚,一停进去肯定压缩车尾和通道门之间的空间,给居民出入带来烦扰。此事给开发商提了个醒:该“留白”的地方就得留,空地不能都拿出来卖钱;当车主违反合同时,也不可因拿了钱睁只眼闭只眼,该管的还是要管到位。

好在报道结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对光明的预期,据说此小区的车位属民防工程,可以调整规划、重新划分,给问题解决带来了希望。小区物业与车主进行了协商,车主愿意通过补差价置换到其他车位;业主们要求房开方取消这个车位,双方正在协商中。不管结局如何,此事至少提示相关部门既要尊重审批依据,也要考虑业主们的实际使用感受;开发商应重视售后管理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即协商解决,绕着道走总归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