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真实水平如何?后武帝时代汉匈双方三次会战!

一提起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多数人的评价无外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庸碌之将,以及投降匈奴的“汉奸”。

但纵观他的整个武将生涯,表现其实并没有那么菜。

李广利的上位确实是得益于妹妹李夫人,但更大的原因却是,当时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已经亡故,朝中“名臣文武欲尽”,汉武帝深感身边无可用之人,再加上前有卫霍这样的“外戚名将”,重用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小舅子”,并非多么不可想象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征大宛

李广利第一次带兵就是远征大宛。

现在一说起来,大宛西域小国,还不是手到擒来?但别忘了,当时的西域远非后来可比,西域诸国并没有如何“尊重”汉朝,汉使在西域不仅受尽白眼,甚至屡屡被劫掠,李广利屠轮台之后,西域震恐,才纷纷遣子入长安。之后汉朝在车师屯田,设置校尉,到宣帝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才开始逐渐臣服于中原王朝。

况且这次出征,汉武帝还犯了轻敌的毛病,拨给李广利的仅有6000精骑,剩下的就是各郡国的顽劣少年数万人,“以壮声势”,也就是说西征军虽有数万,但能冲锋陷阵的也就6000骑兵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104年秋,李广利率军出玉门,先是跋涉在茫茫沙漠,又趟过千里盐泽,这时数万人马已减员大半,活下来的也疲惫不堪。但困难还不止于此,在匈奴的策划下,沿路小国纷纷联兵以拒汉,不但不供给粮秣,还据城自守,汉军得而食之,攻之未下,则绕道离开。

等到李广利领着疲惫不堪的汉军到达大宛边城郁成城时,就只剩下几千饿卒羸兵了。

所以,李广利在首次攻城不利后,就决定率军东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西征历时两年,仅用于路上的时间就有一多半,饥寒而死的士卒更是达到了十之八九,回到敦煌时,人数只剩下不到当初的十分之一了。

所以第一次西征失败和军事能力无关,实在怨不得李广利。

汉武帝也认识到了后勤的重要性,所以第二次西征时,他就让善于理财的桑弘羊负责军需,后者组织了一支辎重大军,调集了三十万匹军马,十万头牛骆运输粮草,同时还有五十万只羊作为随军肉食运往敦煌。

另外,汉武帝听说大宛都城贵山一带没有水井,饮用水都取自城外河水,还特意派了几名水利专家同行,又组织了一支工兵,用于破坏大宛都城的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兵士,汉武帝则调用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还在酒泉、张掖一带屯驻了一支18万人马的大军,以随时支援李广利。

这一次,汉武帝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下了血本。

虽然世人都说,李广利第二次出兵,丧师太半,却只得了三千匹汗血马,得不偿失,但从长安远征大宛,这么长的战线居然成功了,已经殊为不易。

另外,李广利两征大宛,是汉人王朝第一次翻越帕米尔高原作战,而且还是除了苏烈打到呼罗珊那次以外,路线最远的一次(高仙芝平竭师是从西域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筹军需也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

第一次应该失败,第二次当然胜利,如果两征大宛无法说明李广利军事才能的话,我们再来看他与匈奴的三次会战。

灭大宛后,汉武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世仇了,匈奴在连失河套、漠南、河西三大基地后,虽然不复往日强盛,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再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依然有可战之兵二十余万,特别是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赵破奴率领的两万汉军全体投降,匈奴已经缓过劲来。

天山—东浚稽山战

天汉二年(前99年)五月,汉武帝命李广利率三万兵为主力,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同时派骑都尉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居延至龙勒水,作为辅攻,又命匈奴叛王成娩率楼兰兵进击车师,以牵制匈奴。

汉匈双方大战再起。

结果,李陵东浚稽山战,一战成名,也一战而灭,他用五千步卒勇敌八万匈奴骑兵,坚守近十日,杀虏甚重,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成为史上最令人唏嘘的“汉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主力李广利部也打得相当惨烈。匈奴右贤王率数万骑救援车师,击败成娩的楼兰兵后,遭遇李广利部。

李广利率先发起进攻,右贤王无力抵御,被斩杀一万多人,大败而逃。得手后的李广利随即回师,却不想在途中遭遇单于主力,史书中说匈奴骑兵数倍于汉军,猜测至少有六七万人,毫无防备的汉军当即被打的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随后,汉军被匈奴包围,此时粮食已告罄,随时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李广利当即决定冒死突围,他命陇西人赵充国组织敢死队,向匈奴发起冲锋。

赵充国不负所望,虽然负伤达20余处,但依然高呼冲锋,竭力死战,最终杀开一条血路,李广利随后冲击,终于突围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广利兵败后,武帝又派公孙敖出西河,与路博德相会于涿邪山,却一无所得而还。

李广利在天山的两战,虽损失超过两万,但毕竟歼敌也超过一万,所以事后未受任何惩处。差点丧命的赵充国则得到武帝的亲自探望,拜为中郎将。

天山—东浚稽之战,汉军总共损失了两万五千人(李广利损失两万,李陵五千人全没),但匈奴自身损失也超过了两万人(李广利杀一万,李陵杀一万),对匈奴这样一个人力匮乏的民族来说,也算不上胜利。

所以,仅仅一年后,武帝就又大规模征兵,然后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集结,于天汉四年(前97年),兵分三路再次扑向匈奴。

余吾水之战

三路大军中,中路军依然由李广利统帅,兵力为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右路军由公孙敖统帅,兵力为骑兵一万、步兵三万,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则率三万步兵出五原;左路军由路博德率步兵万余出居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兵力及规模是漠北之战以来从未有过的。

匈奴得到消息后,则采取了以下策略——

将所有物资、人员向后方转移,至余吾水以北;且鞮侯单于亲率主力共十万骑,列阵水南,以待汉军主力;匈奴左贤王率部分兵力在其左翼对付公孙敖、韩说军,以备汉军从侧翼迂回。

据说这个方案是投降匈奴的原塞外都尉李绪所设,李陵还为此给他背了黑锅。

应该说,且鞮侯单于的应对中规中矩,稍显保守,不能完全发挥骑兵的优势,这可能也是他吸取了两年前由于轻敌在5000汉军面前损兵折将的教训,不敢再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幸运的是,匈奴对上的是缺乏能征善战之将的汉军。不过背锅的并非李广利,而是公孙敖。

历史上公孙敖独自领兵从未胜过,除了受降城那场守城战。

李广利军到达余吾水以南,便与匈奴主力展开了激战。汉军虽然总兵力超过匈奴,但骑兵数量远不及,所以一时倒也难分高下,匈奴攻得锐利,李广利守得也算稳固。

但是此时,处于汉军右翼的公孙敖军却渐感不支,而韩说的三万步兵在到达目的地未发现匈奴就引军回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见势不妙的公孙敖也效仿韩说引军撤退。失去侧翼保护的李广利部,不敢冒险,于是乘形势尚佳之时也南撤。

应该说李广利撤的比较及时,也比较得法,徐徐南撤,所以匈奴人也不敢追击。这样汉军得以全身而退,但武帝做了全国总动员,动用了一支21万人的大军,耗费辎重无数,虎头蛇尾结束算是失败。

不过,李广利不背这锅。

速邪乌燕然山之战

余吾水之战后,汉匈都筋疲力尽,双方进入6年的休战期。前91年,且鞮侯单于死,其子左贤王新立,匈奴内部有所动荡,汉武帝趁机再次发兵匈奴。

前90年三月,汉军兵分三路,中路主力由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正对匈奴王庭进击;右路由御史大夫商丘城,领三万人出西河;左路军由重合侯马通,领四万骑出酒泉,向天山方向进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军总兵力约为14万人,除左路马通部外,其余均为步骑混合部队。

为保证左路侧翼安全,武帝怕车师伏击马通后路,又遣原匈奴降王成娩,率楼兰、危须等六国之兵,先行进攻车师。

汉武帝的目的是寻求与匈奴主力会战,歼敌有生力量,同时染指西域,消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左路出酒泉走天山,正是当年李广利出击的方向。

然而,这却是上天给武帝最后一战开的一个大玩笑。因为此行,主力军统帅李广利已经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

李广利出师时,丞相刘屈髦送至渭水,两人进行了密谈,他们都认为武帝年老体衰,而太子已死,帝国继承人又一直未定,如果武帝一旦不测,就立李夫人之子刘髆为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奴得到汉兵大出的消息后,采用的依然是老办法,各部悉弃辎重,单于部从赵信城徙至郅居水北,左贤王也驱其民退居兜衡山,远避汉军。狐鹿姑单于则亲率十万精兵渡过姑且水,防范汉军主力。

李广利出五原后进展顺利,一路向夫羊句山挺近,狐鹿姑单于遣其部右大都尉及卫律所率五千骑兵,企图依托有利地形阻汉军于夫羊句山峡。李广利遣西域胡骑两千进击,杀敌盈千,乘胜进至范夫人城,匈奴四散奔逃,不敢与汉军接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右路军商丘城部到达目的地——追邪径,未发现敌人,遂引兵归还。匈奴企图乘汉军撤退之际发兵邀击,令其大将与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至浚稽山,与汉军会战。

双方转战九日,“汉兵陷阵却敌,杀伤虏甚众。”

匈奴以三万骑兵击汉军三万步兵,又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居然打不过一个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商丘城,让人难免以为,是身在匈奴心在汉的李陵,出工不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重合侯马通在渡过蒲奴水向西转至天山时,也开始进攻左贤王部,左贤王使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两万骑迎击,但在发现汉军人数为其两倍时,大为恐惧,便引军撤退。

马通没有战果,也回撤。

所以,当李广利到达目的地范夫人城时,形势算得上大好,如果此时退军,虽然没能完成歼匈奴主力的目的,但也算一场大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太医令随但从长安送来一个惊人消息:内者令郭穰告发丞相夫人诅咒武帝,并与李广利同谋,欲令昌邑王为帝。

深知武帝脾性的李广利大惊失色,他一旦回去,将面临族诛的命运,所以,为了赎罪,只得继续深入匈奴以图立功,于是长途行军一千余里至郅居水上。

此时汉军已离边塞很远,而且左右两路军已撤,从总体形势看,已处于孤军深入的不利态势。不过汉军此时士气高涨,匈奴士气低落,后者望见汉军大举深入,竟不敢对阵,远远撤到郅居水之北。

劳而无功的李广利自然不甘心,又派出护军二万骑,渡过郅居水,继续向北挺进。

此时匈奴已不能再撤,狐鹿姑单于只得派出左贤王帐下左大将两万骑迎击。双方兵力相当,汉匈大战一天,结果,匈奴军大败,死伤甚众,左大将也被击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刘屈髦被斩、李广利妻子被拘的消息在军中传开,军心为之骚动。不少人疑李广利怀有异心,有意深入绝地,以士兵为筹换取军功。军长史与决眭都尉遂决定谋捕李广利,以止其险计,却不幸事泄被擒。

李广利知军心已不稳,只得撤兵,大军从郅居水向西转到速邪乌燕然山。

而这时,狐鹿姑单于发现汉军突然撤退,也得知了内情,于是亲率五万精骑尾追,终于在燕然山追上了汉军。

此时汉军供给已尽,且十分疲劳,军中又传出各种流言,军心浮动。所以当大批匈奴骑兵呼啸而来时,李广利只得列阵与之纠缠,尽管汉军依靠弩箭及车阵一遍遍地击退匈奴,但死伤亦是甚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广利原想冒进立功赎罪,却遭此大败,心情自然沉重,又忧虑家中妻儿,因此稍微丧失了两军对垒时最必要的警觉。

匈奴趁汉军不备,于夜间在汉军营前悄悄挖了一条几尺深的濠沟,后于清晨从后对汉军发起突然袭击。

汉军遭袭,想出营列阵抵敌,却发现营前有一深沟,进退不得,军心大乱,再加疲劳,完全失去了抵抗力,七万汉家儿郎几乎全部被杀,走投无路的李广利只得投降。

消息传至长安,李广利被汉武帝灭门。

结语

速邪乌燕然山之战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武帝自己造成,实在怪不得李广利。武帝晚年很可能已陷入精神恍惚中,特别是巫蛊之案杀子之痛后,他居然在大军在外时拘押主帅之妻,造成军心不稳。否则,李广利很难有此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李广利一生五战,中规中矩,该赢的赢,该输的也不会有惊喜,用兵虽然不如霍去病、卫青这样的天才屡有神来之笔,却也有几分真本事,初次攻大宛,非战之罪;二次攻下大宛,识进退;三次天山之战,以弱击强,败亦正常;四次余吾水之战,不利境地下全身而退;五次燕然山之战,形势所逼。

比起李广这样一辈子难觅封侯之人,李广利要强得多,至少没有成为迷路党。与同时代的其他将领,如赵破奴、公孙敖、路博德之辈,也要高出一筹。当然最后投降确是污点,但也有逼不得已的意味。

有一说一,李广利的军事才能有被低估之嫌。

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