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周 墨笔山水册 册页(八开)

此八开山水册是沈周为好友、吴门名医韩襄所作。韩襄长沈周五岁,二人都以草木寄名,韩号宿田,沈号石田,沈周嗟叹二者命运相仿,便以兄弟相称。

同是天下有灵石,相逢何必曾相识。石,中国人对其有特殊的感情。前有女娲补天石,中有宋徽宗的采天下之石的造园行动,后有西游记的石猴,红楼梦的通灵宝玉,石头与中国人的情性和心灵息息相关。

山水画,花鸟画,也是多有“石”之安放布置。

韩襄年轻时性格耿介,如石,论事侃侃,常当面指责别人的错误,因而两次被举荐御医都落了选。随着年岁增长,韩襄愈加恬淡,吴宽说他“癯然一医,更谨厚,静默可亲”。

吴宽《宿田翁圹志》云其“惟上下山水与名人胜士,杯酒啸咏,以韦布终其身焉”。喜欢和文人雅士悠游山水,这是和沈周相交的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靠山,山脚三间房子,乃山居田园也。田园生活,也是中国文人的理想生活。退则归隐山林,悠游山水林泉,不亦乐乎!大自然为生命留余,生命悠游于此,可畅怀,安居,自得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松,遒劲。这里有祝福延年益寿之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里又有对友人品性的相应。越老越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水。相应濠梁之上观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寄意生命的从容自在之乐。

子曰: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种乐,是生命的安稳与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间亭台远观。

整个画面淡远,有云林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亭子里,两人相对,相逢于山水,山水有清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渔船,充满了动势,正在捕鱼,劳作。特别是最右边的渔夫,那种撒网的动作,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动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群山环绕,水畔安居,树下庭院,下船漫归。岁月悠悠,不疾不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老者,拄着拐杖,弓着身子,有若画者自况。整个画面,山,树木,用笔很快,粗疏,而在人物上,用笔凝练,在整体的动态中,有一个沉静的老者。任世界变化,我自沉稳,如如不动。即便老态,自有所安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周自题后页:余闲中戏写此数册,以赠宿田先生,先生不怪草率,却谓有董巨仲圭黄鹤山樵墨法,先生乃具目人,多信其说,但予自不能知其为何如也。弘治二年(1489年)九月,沈周书于有竹庄。

闲中戏写,这种有余生命的笔墨游戏,才能寄情涵意,这是书画的本源。王夫之讲: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有余,才能畅怀,才能优游涵泳。沈周的画意,平和,特别是最后一幅,平和中有其凝重的生命情态。而生命的凝重有化解于流动的山水里。“安于所事之中,则余于所事之外;余于所事之外,则益安于所事之中。见其有余,知其能安。”,此山水册,见其心意也,可谓心画也,赠知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