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被都市喧嚣所包围的老旧小区里,有一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家里的老太太,李老太,因为突然中风而卧床不起。已经三年了,兄妹四人李刚、李红、李强、李梅像轮班工人一样,轮流照顾着躺在床上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哥李刚是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虽然工作忙,但每逢周末,他必定会挤出时间来。李红是一名中学教师,教书育人是她的工作,照顾母亲是她的责任。三弟李强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压力不小,但回到家,总会把笑容挂在脸上。小妹李梅是一个大学生,每当放假就会回家帮忙。

一天清晨,李家的客厅里就很热闹,妹妹李梅正在忙着为母亲煮粥。

李红边收拾桌子边催促:“梅梅,粥好了吗?妈妈快要醒了。”

“马上就好。”李梅搅拌着锅里的稀饭,露出温暖的笑容,她知道,哪怕只是喝粥,能让母亲品尝到的每一口都要尽量让它暖和且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刚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轻微的焦虑:“红红,昨天去药房,药价又涨了。”

“啊?涨价了?”李红皱了皱眉头,“那得赶紧去买一些囤着。”

李强这时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别只顾着说了,瞧瞧我给妈妈准备的这个。”托盘上摆着几个鲜艳的水果。

“你怎么买这么多?妈妈一个人吃不完的。”李梅停下手中的活计,有些责备地看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强嘿嘿一笑:“今天我公司签下了一个大单,算是给妈妈庆祝一下。”

他们说笑间,李老太从卧室里传来微弱的声音:“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四兄妹听到母亲的声音立刻止住笑声,赶忙走进卧室。房间里摆放着一张老旧的木床,李老太正躺在床上,微微睁开眼睛。

李刚轻声说:“妈,我们在说给你准备的早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噢,是吗?”李老太的声音虚弱,但她嘴角的笑意却很真诚,“那我要赶紧起来吃了。”

李红关切地摸了摸李老太的头,温柔地说:“慢慢来,妈,不着急。”

李梅端来了粥,小心翼翼地喂给母亲:“妈,粥今天特别稠,你尝尝。”

李老太吃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梅梅做的粥就是好,温暖又补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就在这样平凡而温馨的场景中慢慢流淌。

每个晚上,李家的灯光总是比别人家晚熄灭。兄妹几人围坐在母亲的床前,或谈论日常,或计划未来。虽然生活每天重复着相似的流程,但家的温暖却从未改变。

张婉拖着行李,来到李红家,眼神里带着一丝请求:“红姐,实在不好意思,这次真的是迫不得已。老公失业了,我们家就靠我一个人的收入撑不下去。”

李红略显犹豫,心里五味杂陈,轻声回应:“婉婉,我明白你的难处,但我自己其实也很累,工作、孩子,每天都跟打仗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婉坐在沙发上,神情焦急:“我知道,可我找了好几个月工作都找不到,这个去外地打工的机会不容易,月入也不错,能好好撑起这个家。”

“嗯……”李红皱着眉,一手轻轻摇晃着怀里的孩子,“那孩子和老人的事情怎么办?他们都需要人照顾。”

“我也是实在没办法,哪怕临时请个人帮忙?”张婉眼中流露出一丝哀求。

李红长叹一口气,沉默了一会儿:“那我尽量调整一下工作时间,看看有没有办法吧。但真的如果太难,我只能请到周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姐,你能帮这个忙我已经很感激了。我也是临时的,一旦老公找到工作,我就回来。”张婉急忙补充道,试图减轻李红的负担。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红的生活像是被拉扯着两头,她尝试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也联系了周边可以信任的临时保姆。但是孩子时常生病,需要额外的照顾,老人也因为身体问题需要人陪同看医生。

一天,李红的丈夫看见她手忙脚乱的样子,坐到她身边,轻声说:“红,你这样下去会扛不住的。我们得想想其他的办法。”

李红累得眼圈发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不想让婉婉失望,但实在是太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拿出手机,开始查看一些外地的工作信息:“我看看我能不能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或者我也去外地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工作,这样你也不用那么辛苦。”

李红停顿了一下,看着丈夫:“你会愿意那样做吗?”

“家人相互间的支持,不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丈夫微笑,握着李红的手。

在家人的支持下,李红渐渐找到了平衡。她逐渐调整了工作和家庭生活,虽然依旧忙碌,但总算不至于筋疲力尽。而张婉得知之后,也对李红心怀感激,她也在外地努力工作,希望家庭早日重回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氏家中的空气几乎凝固,四兄弟的眉头紧锁,焦虑夹杂在每一次交谈中。李老太躺在病床上,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依然锐利,她清楚地感觉到了四周的紧张气氛。

"我真的觉得,我们应该考虑请个专业护工。"三弟李强再一次提起了这个话题,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大哥李刚皱着眉头,双手交叠在胸前,"强子,你这话一说就是好几遍了。咱妈能习惯外人的照顾吗?她一辈子那么坚强独立。"

"独立归独立,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李强不甘示弱,"我们都忙,周围又没有其他的亲人能来帮忙,我们迟早得面对这个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哥李明则是摇头道,"请护工吧,但我们得先找几个来试试,不能只看价格和资质,得看妈妈是否能接受。"

此时,四弟李俊坐在窗边,突然开口说话,"那我们先来个短期的,如果妈能适应,那咱们就长期请。万一不行,咱们再另想法子。"

大哥李刚听后眼睛一亮,"俊子这主意不错。咱可以先面试几个,看看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照顾妈。"

"对啊,我一个朋友就认识个照护中心的主任,我明天就去问问,看能不能先给我们推荐几个有经验的护工来。"三弟李强提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老太在床上微微转过头,虽然她没插言,但眼神间流露出了一丝感激。李刚注意到了母亲的神情,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妈,你就放心吧,咱们一定会找个适合你的人来照顾你的。"

"哎,妈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李老太说话有些吃力,"你们也辛苦了,妈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二哥李明接过话茬,"妈,您就别想那么多,好好养病最重要,我们这几个儿子,还不是时候照顾您老的时候吗?"

大家沉默了一会,李俊轻声说道:"我觉得咱们还得让妈妈面对面见见护工,毕竟她是最终要被照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嗯,对对对,得尊重妈妈的意见。"大家异口同声地肯定着。

就这样,四兄弟终于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决定先从短期护理开始,观察李老太的适应情况,再慢慢做出长久的打算。难得的一致使得这个紧张的高潮环节也逐渐平息下来,李老太脸上闪过一丝释然的笑容。

随着夜幕降临,客厅里的氛围异常温馨。灯光柔和,李老太坐在沙发上,孙女小雯在一旁轻轻搓着她的手,一家人围坐一起,讨论着请护工的具体安排。

“爸,妈,我们已经计算好了,每个月大家分担的费用。”大儿子杰克拿出一张详细的账单,“这样能减轻一些负担。而且,我会找个靠谱的护工,保证妈妈得到最好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就我和大嫂回来,顺便还能给护工稍做指导。”二儿子小刚插话道,“对吧,大嫂?”

大嫂华芳点了点头,温柔地对李老太说,“妈,您就放心好了,我会经常过来看您的,还要教护工做您爱吃的红烧肉呢。”

“非常感谢你们,我的好儿女。”李老太感慨地说,她的眼中满是眷恋与满足,也许这就是被家人爱着的感觉。

小雯看着束缚在轮椅上的奶奶,思索片刻,突然大声说,“我也要帮忙!我可以周末读书给奶奶听,还能学做菜,不是吗,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可以,宝贝。”华芳一边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一边点头应允。

“对了,爷爷在天上也会高兴的,我们这样团结一心。”小雯咯咯地笑着,那天真的笑声让屋子里的大人们都露出了微笑。

临近离别时,李老太突然问道:“孩子们,如果我走得更远了,你们会不会照顾彼此,就像今天照顾我一样?”

屋内一时静默,不过很快,杰克镇定地回答:“妈,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论走多远,这份爱和责任永远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面月亮高悬,银光洒满了整个小院,犹如对一家人默默的祝福。

是否真正能像今天这般,无论春夏秋冬,岁月变迁,都能够维持这份和睦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