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聊康熙,那我们就要从皇帝的出发点去看。在溯古君的印象中,康熙算得上是清朝千古一帝,“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将整个神州大地带入到了另一番景象中,功劳绝对不容小觑。

纵览康熙在位时期的清朝,君臣关系都被他处理得非常有人情味儿。康熙本人天性善良,经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这也正是康熙常常讲的一句话。

在治国方面,康熙帝接受了传统儒家的思想,确定了“宽仁”的大方针。不说小兵小吏,仅从对待鳌拜和废太子的时间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文治方面当属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熙帝将泰西之学束之高阁,咱也不知道这是哪本野史记载的,笔者在这里想为康熙大帝辟一下谣。康熙仅对印有与儒家观念不符的人体构造图的书籍下了禁令,其他均没动。

看似辉煌的一生,实则有着众多让人诟病的地方,甚至还违反了“宽仁”的原则。相传康熙曾用30个宫女做实验,4名宫女因此而死亡,不过挽救了万千生命,难道是在为历史做贡献?

封建时代下医学设备并不发达,只要患上天花,就可以利用有限时间准备后事。老百姓深受天花的毒害,皇室成员更不能躲避。康熙皇帝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就被诊断为天花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中所有人都为佟佳氏感到惋惜,母凭子贵的社会风气下,好不容易生得一个男孩,还得了这样一种病。为了阻止病原的传播,皇帝下令将其送到宫外,如果完全康复还可回到宫中。

当时民间还有传言,说清王朝应该是没有办法持续了,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只活了20多岁,正是因为亡于天花。康熙这么小就得了天花,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治好,真是一个惨……

谁曾想康熙命大,在苏麻喇姑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完成了生命的逆袭。回到宫中后,汤若望以患病天花之后,对于天花拥有终生免疫为由,将康熙推上了皇位,开始执掌大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8岁登基、16岁擒鳌拜,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到底有多大的魄力。随着身患天花的百姓越来越多,加上个人曾深受其害,康熙决定派人致力于治疗天花,几十年来从未停歇过。

到了康熙晚年时期,一位名叫傅为格的候补知县来到京城,向康熙献上了治疗天花之策,即种痘法。康熙本人并不相信,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何况这是朝廷,没人敢胡说八道。

何谓种痘法?即将病人痘疮的汁液挤出来,“种”在健康人身上,人恢复健康之后,就不会再感染。这和现在的疫苗理论是一样的,但古代人们缺乏认知,这种理论的东西更不敢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询问,傅为格表示需要30位身患天花的宫女,让她们进行实验。从常人角度出发,这有些残忍,但为了拯救天下百姓之命,宽仁的康熙君主必须这样做。简单筹备后,试验开始。

因为医疗设备的不发达,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都是原始方式,即鼻子吸入法。实验就是实验,所有的成果都是在不断行进中完成的,四名宫女因为浓度方面的原因,当了“小白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为格再次调制,最终找到了小儿痘浆这种稀释原料,这些人的体内成功产生了天花抗体。除了逝去的4个人之外,其他的26位宫女身体症状全部消失,彻底恢复了健康。

随后种痘法在大清开始普及,所有百姓都远离了天花的困扰。据相关史书记载,当时身患天花的百姓高达万人以上,康熙为天底下的人谋了一个福利,同时也为康乾盛世做好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从来不曾提起这件事儿,这或许和历史的环境有着很大关系。现在的科技发达了,所有人不再受天花困扰,自然也不会提起“种痘法”这件事儿;

其次就是这种实验在当时受到了百姓们的诟病,因为违反了常理,人们自然不会去声张。退一万步去讲,即便你声张,万一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恐怕掉脑袋的就是你自己了;

最后就是康熙皇帝本身,一生在位61年,这点功绩也值得史书去保留?降鳌拜、肃朝纲、复内阁、平三藩等等,哪一个不比这个强一万倍?说他是“千古一帝”一点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了这么多的目的只有一个,康熙不仅仅是在治国方面有着功绩,在医疗方面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两把刷子”。如果没有康熙,因为天花逝去的无辜百姓不知道还有多少……

相对于在民间百姓的作为,我认为康熙绝对功不可没,历史中必然属于顶级帝王一档。“种痘法”在推广后,世界各国纷纷派出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将整个神州大地再次提升到一个维度。

在溯古君看来,康熙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首先思想上要不断创新,其次遇到困难不能放弃。人生的成功永远在于奔走,过程必然痛苦,但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你可以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