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封建历史中,每朝每代的辉煌鼎盛时期都离不开圣主明君的领导,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再到元帝明祖满清康雍乾,历朝历代都不乏风云人物,一度引领中国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繁荣开放的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既是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又是玄武门之变的叛乱者,他射杀前太子李建成后取而代之成为储君,即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墓室仅刻55个字,这位大名鼎鼎的唐朝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子殒命在玄武门

隋末,以炀帝为首的统治阶级贪图自身利益大兴土木,沉重的徭役导致民怨四起,百姓生活疾苦民不聊生,广大不堪其苦的农民阶层揭竿起义反抗隋朝暴政。

随着民间起义范围的扩大,起义军的规模也愈发强大,这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其中盘踞于晋的李渊父子一支集中火力起兵反隋,最终隋朝被灭,李渊接任天下之主称唐高祖,建立了唐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一路追随高祖李渊东征西战的一众有功之臣中,战功最为显著的当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所以在李渊登上皇位之后,将李世民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太子李建成的秦王,意在嘉奖次子李世民的忠勇。

李世民受封秦王一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按照李世民追随其父李渊多年的赫赫战功封王受赏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当时身居太子高位的李建成而言,有这样一位才学战功各方面都高于自己的弟弟实在是一大心腹之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有传言道:在未得天下之前,为了争取李世民的全力效忠,李渊曾许诺待天下大定就立李世民为太子,这让虽已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整日活在惶恐之中,唯恐太子之位被他人收入囊中。

兄弟有很多个,但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却只有一个,这样残酷的现实注定了身处皇家,兄友弟恭的和睦光景便不复存在了。

高祖初年,太子李建成对于屡立战功的秦王越发忌惮,他深知以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抗衡,所以便联合四弟李渊吉一起排挤李世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李世民本就不忿于父亲的不守诺以及不甘于立下汗马功劳的自己永远屈居人下,再加上兄弟们朝自己投来的明枪暗箭,所以秦王干脆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开始正式与太子相抗衡。

多年劳苦功高的秦王颇有威望,所以很快便迎来一些支持者来投诚,李世民将各路能人义士都收入秦王府中,形成了秦王一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王一派与太子一派间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齐王李元吉还曾要为太子暗杀秦王,只不过被生性宽厚优柔的太子制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祖李渊晚年怠政,只顾流连后宫享乐,加之听信谗言,不仅没有缓和二子之间的矛盾,反而他的疏远和不信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李世民的反叛之心。

后来太子与齐王设下鸿门宴,企图在宴会中以毒酒来取李世民的性命,侥幸脱险的秦王自知避祸无用,便下定决心奋起反抗。

武德九年,秦王率众部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伏,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二人在全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射杀,太子一派中埋伏时奋力反抗却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太子与齐王死于秦王箭下,玄武门之变以秦王胜利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登储即位开盛世

玄武门政变后,民心所归的秦王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高祖李渊年事已高,国家政要大多交由皇太子来决断处理,李世民大权在握,已然是未来的国之储君。

武德九年,高祖李渊传位给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时内养民生,外拓疆土,以保人民不受外敌入侵,而且使得大唐呈现出一片繁荣安定的盛世之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成王败寇,李世民作为兵变的胜利者,他对先太子和齐王一脉的子嗣赶尽杀绝,以免养虎为患;对于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李世民将她们全部充入宫中。

李世民听取尉迟恭的建议,对先太子和齐王府中的门客亲信网开一面,只把叛逆大罪加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身上,这使得有才之士感激秦王的恩德,纷纷追随明君,为李世民开创贞观盛景奠定人才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李世民对原太子太子洗马魏征更是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最终魏征被说服,效忠于李世民,后来魏征成为了唐太宗“以人为镜”的谏臣,君臣齐心,开唐朝繁盛之先河。

息王55字墓室碑文

贞观初年,忙于政务的太宗李世民很快又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对自己的手下败将也就是先太子李建成的追封一事。

此事说大不大可说小却也不小,倘若处理不当便极有可能遗臭万年,太宗召集群臣共同商议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官员提议故太子既然以犯上作乱来定罪,那么他的谥号可用“戾”字,太宗摇头表示不妥,生前论成败,死后哀荣应当体面,方可彰显自己身为帝王的气度;后来有官员提议先太子谥号可用“灵”字,但太宗始终认为此字不妥。

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普遍科学认知水平低下的民众极其迷信,“灵”在当时被认为与宫廷中最忌讳的巫蛊之术以及灵异死人有关。

太宗认为“灵”与“戾”此二字都含贬义,不适合作为故太子的谥号,最终太宗多番思索之下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后又追赠太子,谥号定为“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故息王的墓碑上只刻着55个字,大意就是大唐故息隐王葬于此处,建成于武德九年薨于京师,葬在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这55个字的碑文只客观地记载了逝者的名字、谥号和生卒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除此之外并没有对墓中人的生前功绩荣誉有任何的赘述,此举既是规避弑兄杀弟的血腥夺位史又是在与生前政敌和解,无褒更无贬,往事蹉跎不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将已故息王的谥号定为“隐”,以及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的墓室碑文仅有55个字,都可以看出玄武门之变得胜者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恶意抹黑报复先太子,而是妥善安排已故息王的身后事。

55字碑文公正客观地记载了李建成的姓名生卒和追谥,既有往事暗沉不可追且看来日盛世大唐光明灿烂之意,又彰显了一代明君不凡的智慧与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