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度县政府拟将5座重要水利设施的使用权以8亿元的价格对外转让30年,引发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一做法旨在缓解财政压力,并借助专业公司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一些民众看来,这等于是将几代人的心血卖给外人,他们深恐失去对水源的控制权。这场争议折射出公私利益之间的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公共资源,水库固然应该向社会资本开放,以提高运营效率,但由于其关乎民生,决不能完全沦为商品,任由资本掠夺。因此,政府必须在经济利益和民生权益之间把握好平衡,切实保障公众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这5座水库的修建就凝聚了无数农民的汗水。上世纪50年代,为摆脱干旱阴霾,10万名平度籍农民主动请缨,扛着锹镐在山野间筚路蓝缕,用赤手空拳开凿出一个个"生命之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山水库、双山水库、黄同水库、尹府水库、淄阳水库,这些响亮的名字就这样被刻进沂蒙大地。它们不但帮助平度防洪抗旱,更成为当地农民的福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是靠着先辈们的顽强奋斗,才有了今天平度的繁荣稳定。时至今日,这5口水库早已成为当地百姓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多岁的刘大爷就是当年的修建者之一,提及水库,他就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当年的艰辛:"整个冬天就住在水泥管子里,风吹日晒、冰冻三尺非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6岁的老农张云兴更是直言:"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就是靠那些年自己修的水库换来的,政府可不能将它当成商品出卖。"这种质疑,道出了老一代农民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们的酸楚可以理解。当年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修建水库,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天,看着自己亲手缔造的"生命之源"被外人买卖,怎能不心存戚戚?即便政府承诺水库的公共功能不会改变,老人们仍恐惧一旦水源被资本掌控,自己的权益将无从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度县政府的做法或许有利可图,但缺乏民主性。此前他们并未广泛征求民意,也未就具体操作向民众作出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漠视民意的做法无疑将助长官民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事实上,如今的平度县已经承载不了庞大的水利设施维护成本,迫切需要吸收社会资本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问题在于,一味将使用权低价出让,不仅有悖民意,且难以真正实现价值最大化。政府应当权衡各方利益,既保障民生,又不拘泥于形式,灵活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在合同中明确这5座水库的公共属性和老一辈修建者及其后人的优先用水权,同时引入合格的企业股东,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所有者权责利有机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的操作方式或许可多种,但大方向应该是对公众负责、民主透明、注重绩效。政府应当本着为民利民的宗旨,通过制度性安排理顺政企关系,让水利设施真正聚焦公共性而非商业化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这样,平度的"生命之源"才能真正惠泽全体民众。诚然,任何改革发展都不可能事事两全,特定利益往往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决策时,政府决不能无视民意或将其等闲视之。维护民生利益,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才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石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望平度县政府能够从这一教训中汲取智慧,重新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只有充分保障民生权益、广纳多方诉求,发展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