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老汉牵着自家的牛在河边喝水,就在老汉牵缰绳准备回家的一刻,牛使劲地摇起了头,一不注意自己被绊倒了,屁股仿佛被什么东西垫的生疼。
转过身仔细一看,是个什么物件的把手,出于好奇,用鞭子把戳了戳,还嗡嗡作响,老汉意识到肯定埋着东西,刚才牛摇头不肯走,有可能就是为这个东西。
老汉急忙用鞭子把将四周的沙土刨开,渐渐漏出一个带把脸盆圆圈,然后将盆里的沙土清理干净后,一个完整的脸盆展现在他的面前,老汉:“这也不像现在人用的脸盆啊”!
老汉就地取材,用河水里里外外冲洗了几遍后,发现是个铜的,跟平常用的脸盆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但有两个把手,而且脸盆的内部圆圈有很多花纹,一看就是古物,觉得非常稀罕的老汉觉得拿回家给媳妇洗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到家,就看见媳妇拉着脸吼道:“死哪去了!这么长时间”?老汉:“你看,我捡了个啥”!媳妇:“看你那点出息,一个破脸盆把你激动的屁颠屁颠的,这要是捡到金子,你还不得上天”。
老汉:“这可是铜的”,媳妇:“铜的能卖钱,要不你拿去废品站问问,老汉:“你想钱想疯了吧!不能卖!妻子一听气呼呼地进了屋子,老汉将脸盆放在晾衣服的架子下面。
第二天,妻子洗衣服时极其不情愿地取来脸盆,倒上水准备淘洗袜子,刚放到屋檐台阶上,就听到嗡嗡两声,妻子觉得奇怪,捏着把手抬了一下,没有任何声响。
妻子:“什么破玩意”!将袜子丢进脸盆里,淘洗完后倒掉脏水,又添了清水进去,没想到就在她又一次放在台阶上时,脸盆又嗡嗡作响,这让她断定,脸盆是个奇物!而且每次触碰摩擦把手就会响。
于是,好奇的妻子在把手上摸了摸,果然,不但嗡嗡作响,脸盆里的水也开始晃动,妻子:“应该是触碰把手的时候,脸盆里的水被晃动的吧!
她觉得好玩,就在把手上来回摩擦,不料,脸盆里的水开始跳出水面,溅在脸上,吓得妻子叽里呱啦地跑出大门,蹲在门口哭了起来。
听到动静的邻居纷纷过来查看,以为夫妻俩在打架,邻居:“怎么了这是”?妻子:“那个脸盆是个不祥之物,里面的水会跳出来”,邻居盯着脸盆看了半天:“胡说八道,脸盆里的水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跳起来”,妻子:“你不信,我弄给你看”。
邻居看后惊叹道:哎呀!妈呀!这真是个罕见的物件!哪里买的的?妻子自豪地说:“我男人捡的”!话音未落,老汉进门,看见院子里围着一群人,老汉挤进去一看,才得知脸盆的妙处。
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老汉家看脸盆,一家人不厌其烦地展示着脸盆的特异功能,时间一长一家人被折磨的苦不堪言,村支书看在眼里是急在心里,觉得这个脸盆太奇怪,通知了文物站。
经过专家查阅资料得知这个脸盆叫鱼洗盆又叫喷水震盆,是由青铜铸造而成,青铜盆底刻有鱼纹的称鱼洗,龙纹的称龙洗。
这种器物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距今已经3000多年,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则出现在唐代。
当用手摩擦鱼洗双耳时,就是两个把手,“鱼洗盆”周壁产生对称振动,鱼洗里的水发生相应的谐和振动,形成美丽浪花和喷射飞溅的水珠。
同时“鱼洗盆”壁的有规则圆柱形铜板振动会发出嗡嗡声响。喷水鱼洗使不可见的振动转化为可见的振动。对了解和研究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当这件“鱼洗盆”的出现,被外国人知道后,无不赞叹,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在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又不懂共振的物理原理,仅靠易经中的思想铸造出了无法仿制的千古神器时,直呼“Oh,MY GOD!
当老汉得知这件鱼洗盆如此神奇和珍贵时,决定捐献给博物馆,后来经常有中学物理老师带领学生来现场参观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现场演示古人对于共振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这件“鱼洗盆”被杭州博物馆收藏作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