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9月,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首次提出了AI PC的概念,但直到今天,大众对AI PC无论是认知度还是感知度都比较低。钛媒体APP认为,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一直以来PC软件与硬件拆分认知的概念基础。

提到PC,可能一部人想到是一台主机、笔记本,也有一些人会想到熟悉的Windows、Mac OS操作界面。而“AI PC”则有所不同,因为AI功能的实现更多强调的是软硬件的协同配合,并且在缺乏杀手级应用的当下,PC往往是硬件先准备好承接AI功能,但用户却苦于无法发挥出它的实力。

因为AI功能从产品渗透至实际应用场景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底层具体的某个应用亦或是系统实现的。Windows系统作为充当连接的工具,微软成为了把握先发优势的角色,但在AI领域,它显然已经落后于谷歌和OpenAI,无论是在应用部署、应用生态亦或是面向用户或者开发者层面,微软都需要不断追赶。

决胜AI PC,微软投了高通一票

微软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年1月,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宣布,2024年将是人工智能成为“每台个人电脑不可或缺部分”的一年。

近期,微软又宣布将召开Build开发者大会。在已经举行举办的前瞻活动中,其推出了一项Windows 11的全新功能——Recall。Recall可以帮助记录用户在电脑上做过的事情,包括在线会议内容、访问过的网站、看过的图片,并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能够检索看过听过的内容和具体时间节点。

微软还将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举办“AI Everywhere”等分论坛,具体探讨AI模型如何在云端运行,以及端侧生成式AI的加速部署等话题。“Azure AI Studio”论坛则将聚焦于开发者如何创建他们自己的Copilot聊天机器人,这可能与谷歌和OpenAI在Gemini和ChatGPT上所做的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AI硬件的较量上,此前微软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虽然AI PC上运行的依然是Windows系统,并且微软已在其必应搜索引擎以及最新版的系统中集成了Copilot AI助手。

最新版本的Office软件中也提供了AI功能作为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但与众多推出AI PC终端的厂商以及同赛道的竞争对手谷歌相比,微软确实还缺乏AI时代的硬件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微软终于“硬”起来了。5月21日凌晨,微软推出了新款Surface Pro,它可以看作是微软在AI时代的硬件开端,而且令人意外的是,新款Surface Pro搭载了高通处理器。同期微软也发布了全新的Surface Laptop,两者被微软并称为“Copilot+PC”。

性能方面,两款产品分别采用了高通的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处理器,前者采用4nm制程工艺,CPU部分采用自研的Oryon内核。其中包含12颗主频为3.8GHz的Oryon CPU大核,支持双核睿频至4.3GHz,缓存总数为42MB,同时集成了高通的Adreno GPU和Hexagon NPU,GPU算力为4.6 TFLOPs、NPU算力为45 TOPs。

骁龙X Plus和骁龙X Elite一样,采用4nm的制程工艺,但在CPU、GPU规格上有所不同。CPU部分,骁龙X Plus采用10颗Oryon核心,最高主频为3.4GHz,总缓存为42MB。GPU性能上,骁龙X Plus算力为3.8TFLOPS,不过两者在端侧AI应用的表现估计会非常接近,因为NPU算力同为45TOPS。

其他硬件方面,全新Surface Pro支持连接三台4K显示器,带有两个USB 4接口,屏幕尺寸为13英寸,可选OLED屏幕,全系列支持120Hz显示刷新率以及Wi-Fi 7网络,同时用户也可以选择5G版本,

其采用的超广角前置摄像头配合由AI驱动的Windows相关功能,可以提供自动取景功能,即使用户在屋内四处走动也能让其始终保持在画面中心位置。 1000 万像素后置镜头支持自动对焦和4K视频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urface Laptop则拥有PixelSense触控显示屏,支持120Hz刷新率、HDR 技术、Dolby Vision IQ和自适应色彩技术,提供两种屏幕尺寸:13.8英寸、15英寸。

微软表示,其已经为高通处理器优化了应用程序,与 Surface Pro 9 5G版相比,新型Prism模拟引擎的性能提升了两倍,数据处理效率最高能快到90%。全新Surface Pro和Surface Laptop上,Adobe Creative Cloud、Microsoft 365和Chrome等应用程序能够给人带来更快速、更及时的响应和使用体验。

不过对此也不能盲目乐观,尽管微软下台力挺ARM架构产品,此前苹果M系列芯片在MacBook上的续航、性能表现也十分惊艳。但纵观目前PC市场的现状,X86架构的芯片依然是绝对主力。根据Canalys的数据,特尔仍然控制着78%的PC芯片市场份额,AMD紧随其后,占据13%的份额。

构建应用生态,微软这次认真了

在AI功能方面,无论是英特尔还是苹果,也都虎视眈眈。目前,AMD也已经将其放入日程当中,英特尔曾表示,内置NPU单元的芯片能够实现“实时语言翻译、自动推理和增强游戏环境”等功能。

苹果虽然多年来一直使用NPU,但在最近推出的M4芯片中则将NPU作为了重要卖点,等到下半年更新MacBook时,预计也将会带来面向PC的AI功能。

钛媒体APP注意到,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其中一个会议主题便是“下一代基于ARM的Windows”,可能涉及Windows如何在高通芯片上运行,以及新系统会提供哪些不同于英特尔和AMD芯片运行版本的优势。

应用生态方面,萨蒂亚·纳德拉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中强调了AI在未来开发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利用AI提高业务生产力、利用微软云平台构建安全且负责任的AI解决方案等。

其中包括Visual Studio 17.10的新功能,例如GitHub Copilot的增强应用,特别是在生成式AI方面的进展。开发者还可以通过定制和插件来扩展Microsoft Copilot,Dev Box也可以成为提高开发者生产力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软也同步推出了多个新应用和服务的预览,官方对Azure AI模型和服务在简化和加速开发过程方面进行了演示并详细讲解了Azure在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大规模计算中的最新功能和改进。此外还包括如何在Windows上使用AI工具开发更智能的应用,以及通过大语言模型(LLM)提升用户体验等等。

对微软来说,如今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一方面,作为OpenAI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它本应能够最快享受到AI时代带来的产业赋能和行业红利。另一方面,手握10亿Windows用户让其拥有将AI能力变现的垂直通道。不过很显然,微软在AI领域的前进脚步太慢了,使其在新一轮竞赛中未能获得预想中的优势。

此次微软从软件到硬件层面的全面转向AI,甚至愿意主动放弃成熟的X86架构芯片生态投向ARM的怀抱,也能看出微软想要在AI时代重新确立自身的领导地位,至于能否“后发先至”?估计市场很快就会给到答案。(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