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现在人们提到蜀汉,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备无法三造大汉的无奈与惋惜。有人说,夷陵之火葬送了刘备一生的心血,此战之后季汉再无国运。

但幸得诸葛丞相“挽狂澜于社稷,扶大厦之将倾”,用数年的休养生息为蜀汉换取了一个可以留在牌桌上的机会。但无奈,哪怕神机妙算如诸葛丞相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其中就有人说,他误杀了两个最不该杀的人,若二人任留其一都可有机会一统天下。

那么,这两位猛将又是何人呢?诸葛丞相又为何要冒险处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武侯传人”马谡

提到马谡,人们往往第一印象不是“大意失街亭”就是“纸上谈兵”,其军事水平更是可以和“十万不敌八百”的孙权相提并论。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姜维“武侯传人”的这个荣誉其实一开始就是给马谡准备的。如果马谡仅仅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那么后来丞相是绝对不会将守卫街亭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的。

马谡出生于襄阳马家,是当地有名的名门世家。有其兄弟五人,皆青年才俊之辈,更是被乡人尊称为“马氏五常”。而马谡则恰恰以博览群书而知名,兵法典籍无一不通,族人皆言此子未来必有作为。

马谡之兄马良早年就和诸葛丞相有过一番“忘年之交”,二人早先就经常一同探讨天下大势。也因此,凭借着这层关系,马谡得以顺利拜入诸葛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马谡这位人才的使用,刘备与诸葛亮二人却开始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刘备认为这位“小镇做题家”只是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他的这种才能用来治理一郡一县还尚可维持,倘若让他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主管军事那么就多少有些不够看了。

也因此,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尽管马谡先后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等系列要职。但始终未获得刘备青睐,没有真正挤升到蜀汉管理决策的高层当中。

而诸葛亮则是恰恰相反,可能在他看来,这位熟读兵书的年轻人只要在他身边稍加历练就可成长为大汉的栋梁之材。从诸葛亮常常与马谡彻夜探讨大政方针一事中,便可简单窥探一二。

除了对马谡才能的肯定,诸葛亮重用马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马良在“夷陵之战”中,遗憾战死。带着对于老友的怀念,爱屋及乌的诸葛丞相也就将马谡看作自己的亲传弟子,并对其倾囊相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白帝托孤后,诸葛丞相代替刘备成为蜀汉新的掌舵手,马谡也得以带着家族和丞相的期盼更进一步。

在一开始,被给予重望的马谡果然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为国家提供了各种宝贵的建议与意见。例如以参军身份跟随丞相平叛时,对丞相建议道“对南蛮,不可武力攻伐,只可智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在他看来,南蛮各族喜怒无常。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暴力镇压,哪怕这次成功了,下次也一定还会叛乱。因此,只有真正将他打服,做到武德服人是长治久安之计。

诸葛亮也是在马谡的建议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丞相南征平乱之后,蜀汉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叛乱。可以说,基本上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少数民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马谡,则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开始意识到,马谡这人是位中流砥柱之才,只是苦于没有平台可以发挥而已。

终于,在公元前288年,马谡第一次得到了可以大展才华的机会,他被安排去看守街亭。街亭此地位于川陕交界处,进可攻关中,退可掌陇右。可谓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曹魏自然也是深知此地战略之处,更是派遣了大将张郃进行围剿。此时丞相就需要派遣一位才能出众、立场可靠的大将进行守卫。于是,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留守街亭防守魏军,为自己吞并陇右争取时间。

可是遗憾的是,马谡没有看到这里水流是从下往上流的,反而认为山高林深的山崖更好防守。结果,等到魏军截断水源,数万大军就被彻底耗死在了这个山上。将士们没有水喝,自然也就食缺力乏,街亭终失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避免大军被彻底包围,诸葛亮便只好仓促南归,这一次的北伐也就因此草草结束。倘若马谡可以守好街亭,蜀汉不仅可以拿下整个陇右地区,更有机会掌握关中。届时,便可效仿大秦,天下犹未可知。

马谡先前曾立下军令状,称自己一定可以守好街亭,却不料竟是这样一个结果。为严明军纪,一生阅人无数的诸葛丞相终究还是“挥泪斩马谡”。

二.“跋扈王子”刘封

刘封原名寇封,原为湖南寇氏之子。刘备投靠刘表时期偶遇,由于膝下无子,便将其改姓为刘收为义子。而且,刘备对于这个义子也是十分器重,几乎是以接班人的方式来培养他。如果没有其他亲生子嗣的话,那么极有可能便是刘封继承大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刘封虽为养子,但其仍有继承权。其舅就已是刘家人,而且还是有缘可查的刘氏血脉。甚至,可以说刘封比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还要靠谱。也因此,刘备才会选择将他改姓为刘收为义子。

三国志曾记载刘封道“有武艺,气力过人”,并且刘封军事才能也十分出众,曾跟随张飞、诸葛亮沿江西上攻打刘封,战无不胜。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那么刘封就会成为刘备三兴大汉的左膀右臂。以他的军事才能,就算在蜀汉末期也可以及时给蜀汉续上一口气,让蜀汉这艘大船可以走的更远。

但是随着刘禅的出生,一切都变了。原来的刘封知道他是为了自己而战,刘备死后没有子嗣他就是皇帝。正常情况下,谁都不会允许一个外人夺了自己一辈子的基业,刘备自然也是如此,慢慢地刘封便不可避免的边缘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封被杀的原因主要便是跋扈与不听话,如果仅仅因为继承权问题,诸葛亮和刘备是根本没有通过杀他来为刘禅扫清道路的。

在关羽兵败麦城之际,便以假节钺的名义希望刘封和孟达及时派兵前往支援。却不曾料到,刘封却是未施加援手,在上庸坐看关羽被斩。

在他看来,自己上庸兵力不足,如果冒然前往支援极有可能连上庸也一并失去。更何况,被围之人是关羽,自己又不是刘备,自然也不会懂得与他的生死之交。

关羽之死,对于刘备集团影响极大。如果没有关羽没死,自然也就不会有刘备以举国之力东征伐吴的“夷陵之战”。而且,关羽还是蜀汉内少有的将帅之才,关羽死后几乎蜀汉再也无人可以挑起同时应对吴魏两家威胁的军事大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封不仅没有救下关羽,也没有守住上庸,还让孟达叛乱降魏了。侥幸逃回成都,被刘备问罪赐死,倘若能够做成一件,应该也不会沦落至此。

一开始刘备并非想要赐死刘封的,是在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下才下定决心,赐死刘封。因此,我们可以说刘封其实真正死于诸葛亮之手。

除了军事上的失利,赐死刘封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刘封军事高强,并且态度嚣张跋扈。关羽当初假节钺都没有指挥动他,那若干年后,刘备离世又能有何人可以对其制约与牵制。

更何况刘禅性格软弱,如果届时刘封调转枪头,如此动荡局势那又该怎么处理?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之下,刘备最终还是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赐死了刘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封到死都没有想到刘备对这样对待自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只是眼中含泪的说了一句“悔不该听信孟达之言”便含恨离去。

在丞相死后,蜀汉开始面临“青黄不接”的复杂局面,朝堂之上几乎是无人可用。唯一称的奇才也无非姜维一人,而反观此时的吴魏两国则是人才辈出。魏国有钟会、邓艾、杜预、羊枯等人;吴国也有着陆抗、丁奉、朱据等大批名将。

无可奈何的蜀汉政权,最终也只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倘若马谡、刘封二人尚在,没有被丞相赐死。我想,马谡一定可以吸取教训,走出“纸上谈兵”。能够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沉迷于兵书,成为真正的一代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刘封在经历诸葛亮、刘备二人鞭策后,也一定可以不再嚣张跋扈,成为一名真正服从上级命令的优秀将军。自己先帝养子的继承人身份也一定可以及时点醒刘禅,从而让其拒绝享乐,成为一位真正负责任的君王。

结语

有人说二人如果尚存其一,蜀汉都仍有可能一统天下,再不济也不会沦为三国中第一个出局者。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对此观点,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三国志.刘封传》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09---06 《诸葛亮斩马谡之谜》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3--03---30 《试论诸葛亮用人的两个错误》
贵州文史丛刊 2004--08---15 《从刘备集团的继嗣集团之争看刘封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