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最得意的时刻,找到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敌人。

用一句话来形容“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美国原子能机构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的关系,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给的答案,恐怕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尖科学家的职场生活,也难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谁,能彻头彻尾远离江湖人事。一间狭小逼仄的临时审讯室,体现了职场上最常见的事实:招徕对手的,未必是才华,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表情。

表情管理如此重要,可为什么连顶尖科学家都没办法完全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爱因斯坦的脸色

影片11分54秒时,斯特劳斯走向爱因斯坦时叫了他一声“Albert”,爱因斯坦冷冰冰地走过,一句话也没有,甚至都没看他一眼。

斯特劳斯脸上闪过不着声色的不满和疑惑,随之便问奥本海默“你和他说了什么?他怎么了?”

奥本海默只是回答了一句:“哦,他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2小时51分时,斯特劳斯又一次对助手提起这个往事,助手轻蔑地说了一句:“也许他们根本没有谈论你,而是在谈其他更重要的事。”

2小时53分时,镜头再次来到这个让斯特劳斯反复提起的瞬间。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究竟说了什么?终于揭晓。

他们真的如斯特劳斯的助手那样,并没有谈论斯特劳斯,而是讨论如果制造出了原子弹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特劳斯以为从爱因斯坦脸上看到的“敌意”,其实根本不存在。但是他却因为这一个表情,记恨了奥本海默很多年,甚至做局毁掉他的名声,让原子能机构把他扫地出门。

有句话说得好:你进办公室时的表情,决定了同事一天的心情。表情管理在职场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家圈子也是如此。纵有万千才华在身,也并非人人都看破红尘、不问人情世故。

二、奥本海默的个性

从1953年4月12日到5月23日期间,“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天的听证会,在无数亲友、同事的出庭作证,以及数百份监听记录的审查之后,最终被原子能委员会除名。

“原子弹之父”被原子能委员会“扫地出门”,理由竟然是“奥本海默虽然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但仍属于危险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须有”得简直不能再明显了。就连爱因斯坦都劝他“一走了之”,“你为祖国尽力了”“这不是祖国回报你应该有的方式”。

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构陷。审问结束后,奥本海默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科学家的强烈声援。

九年以后,郁郁寡欢的奥本海默获得了美国政府授予核物理学家的终身贡献奖“费米奖”。

但是,直到五十多年后的2022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才正式为奥本海默平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本海默的悲剧,既有时代因素,也是他个性使然。

奥本海默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有着科学家的缜密思维、理性精神,他也是一位诗人,对“契诃夫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这类阴郁气质作家的作品”十分着迷。

在阅读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st)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十年后,他能背出第一卷中一段讨论残忍的内容。

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在奥本海默身上,既统一又冲突。《奥本海默传》的作者伯德曾说:“他可以对学生、对街上遇到的陌生人非常耐心、体贴和温柔。而对于那些我们认为自命不凡、傲慢无礼的掌权者,他又会显得非常粗鲁和不耐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要毁掉一个人苦心经营的一切,却可以始于一个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表情管理的困难

有知乎网友说:对付职场上的大小妖怪,今天我幻想自己是康雅思,明天我幻想自己是玉莹,我要善用他们的表情和策略,来对付各路妖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情管理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到了实践的时候,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面不改色”。难道是表情管理太难吗?恐怕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2小时15分时,斯特劳斯这么分析奥本海默始终直言不讳的原因:“可能他觉得名声会保护他。”

表情管理不到位的后果,往往不会马上出现。但是不想进行“表情管理”,呈一时之勇的快感是十分直观的。

我们往往有千千万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不管理表情或许不会有什么后果,但是正如奥本海默的妻子凯蒂一针见血的评价:

怀恨在心的人,会忍耐等待报仇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