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还记得,几年前5G刚商用时,除了首批5G手机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几款5G CPE产品。它们可以理解为5G无线路由器,功能和一般的路由器相仿,不过是将5G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但对一般消费者而言,CPE有很大的局限性,它需要插电,只能在固定场所下使用。而固定场景下,5G相比有线宽带无论在价格还是在网络质量上,都不占优势。

那么,5G随身WiFi呢?它自带电池,能够摆脱电源线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给用户提供5G信号转化而来的WiFi网络。得益于网络速率的大幅度提升,5G随身WiFi理论上能够提供比4G随身WiFi好得多的上网体验。

日前,中兴手机推出了一款5G随身WiFi产品,主打5G智能双网、NFC“一碰即连”等功能。不知不觉中,5G随身WiFi市场也开始内卷起来。而对普通用户而言,选购随身WiFi,会面临着不少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兴)

5G随身WiFi,基带芯片是关键

5G随身WiFi的核心功能,其实就一个,就是把5G信号转化为WiFi网络。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它需要配置5G基带芯片,还要有WiFi网卡。当然,它还得解决供电问题,既然要“随身”,那么必然要配备一块电池。这时,我们就会发现,5G随身WiFi的整体硬件结构,和5G手机很类似,只是精简了摄像头、屏幕、高性能芯片等部件。

对于5G随身WiFi而言,基带是其最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网络的最高上下行速率和整体的上网体验。而在用户层面,衡量5G基带最关键的指标,无非是网络性能和工艺制程,前者涉及的指标包括支持兼容的频段、最高理论速率,后者则往往决定了芯片和设备整体的发热情况,深刻影响着实际的网络质量。

目前来说,大部分智能手机配备的5G基带,都是集成在SoC之中的。但很显然,专注于上网这一个单独场景的随身WiFi,如果也用高端5G SoC,就有点太奢侈了,不利于控制成本。因此,很多5G随身WiFi,都会搭载的独立的5G基带或者偏低端的5G SoC。

而市面上能提供5G基带和相关打包方案的厂商,其实还是那几个我们所熟悉的品牌,包括高通、联发科、海思、展锐等。所以,我们能买到的5G随身WiFi,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它们的方案。

现在,5G在国内已经商用近5年时间,因此市面上在售的一众5G随身WiFi产品,配备的芯片方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用的是新款基带,有的可能还在用几年前的芯片。更关键的是,很多随身WiFi品牌都不会主动透露产品具体采用了哪款芯片,用户只能通过间接的手段来获取信息。

比如,同样是展锐家的方案,市面上就有UDX710、T760等好几种,它们之间的参数和性能差异也很明显。展锐UDX710 CPU架构为A55双核,用的是12nm工艺,在今天来看就显得有些落后了,发热和功耗都不占优,相应的随身WiFi产品就得提供更大的散热空间。T760则有明显的升级,CPU升级为了A76 4核,还用上了台积电6nm制程,而且这款芯片还用在了很多低端5G手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展锐)

当然,老旧芯片的成本更低,随身WiFi的价格也更便宜。小雷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了一款售价只要100多的5G随身WiFi,能提供峰值300Mbps的网速。从网友的拆解来看,它用的就是UDX710方案。

而高通阵营,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方案有X55、X62等,有的直接搭载骁龙4系、6系芯片。以飞猫智联5G随身WiFi为例,它就采用了骁龙480芯片,集成了X51基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飞猫智联)

在联发科这边,近年不少5G随身WiFi都用的是天玑方案,以天玑7系居多。像曾在数码圈里火过一阵子的“洋垃圾”三星Scr01,它就是一款带屏5G随身WiFi,基本可以看作是一款配备了天玑700芯片的小手机。

买随身WiFi,得注意避坑

5G随身WiFi是一种相对特殊的产品,一方面它的硬件结构和手机有相似性,部分产品甚至配备了屏幕和安卓系统,直接就是简化版的手机;另一方面,它和运营商有很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部分随身WiFi产品不能插卡,只能通过指定的渠道购买流量包。而且,市面在售的随身WiFi有很多品牌。这种现象,导致5G随身WiFi在具体的使用上存在一些消费陷阱,需要用户自己去甄别和规避。

在小雷个人看来,选购5G随身WiFi产品,有几点需要注意。

1.预算控制。

5G随身WiFi主打WiFi热点这一使用场景,如果价格比智能手机还贵,那么基本没啥购买价值。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芯片方案等配置的差异,也会导致产品售价有很大差异。

预算方面,如果要购买低端入门产品,可以考虑两三百元的产品。当然,这类产品大概率采用落后制程的旧基带芯片,功耗控制相对一般,续航可能也会受影响。但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基本还是能满足需求的。另外,这类产品的品牌相对小众,大牌较少。

2.流量方案选择。

简单来说,5G随身WiFi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可插卡版,另一类是不可插卡版,前者很好理解,后者值得单独说下。具体来说,不可插卡版5G随身WiFi,只能通过指定渠道购买流量。这种情况有的是设备厂商和运营商达成了合作,有的干脆产品本身就是运营商推出定制机,自然被限制。

一般情况下,不可插卡版随身WiFi,流量价格相对便宜,这主要是因为这类随身WiFi不支持短信、电话功能,有的出售的流量甚至是5G单网(不能在4G、3G信号下使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某电商平台)

通常而言,不可插卡版5G随身WiFi设备价格会相对更便宜,但限制也比较多。具体要选择哪一种,还是得看自己的需求来。

3.品牌和渠道选择。

先说结论,尽量选择大品牌和正规渠道,毕竟售后等方面更有保障。而且,像中兴、华为等品牌,在通信类产品上更有经验,产品质量、网络稳定性等方面更有保障。对一般用户来说,稳定、遇到问题能即时解决,是很关键的。

当然,对发烧友和深度数码爱好者来说,折腾随身WiFi设备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因此,他们往往更愿意购买各类“洋垃圾”、“土垃圾”,以淘到低价高配的设备为乐。部分设备甚至还能Root、破解,折腾出很多新玩法。

随身WiFi,很难卷出大市场

4G随身WiFi也好,5G随身WiFi也罢,它们的核心使用场景,就是给PC等设备开网络热点。换句话说,随身WiFi往往是作为用网替代方案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它难以成为一种高频使用的产品。更尴尬的是,将移动网络转化为WiFi信号,这其实都是大多数智能手机众多功能中的一个。当然,理论上可以给5G随身WiFi堆砌更高的硬件配置,也实现比普通智能手机更好的信号。但这种做法,其实在音乐播放器、卡片机上都出现过,但无一例外,它们的生存空间都被手机高度压缩了。

就小雷个人来说,我愿意选择5G随身WiFi,主要动机则是出于功耗和续航方面的考量。智能手机不是不能开5G热点,但长期开启会带来发热、续航降低等负面效应。而如果用一台5G随身WiFi来用作专门的热点设备,那么就能缓解这个问题,即便外出时随身WiFi电量耗尽,手机也还能正常使用。

不过,从刚刚发布的中兴U30 Air以及其他相似的产品来看,5G随身WiFi也进入到新一轮的内卷中。比如,中兴这款新品把NFC一碰连接作为了核心卖点,简化了手机连网的步骤。之前,还有随身WiFi产品配备了TF卡槽,以让其具备轻量级NAS的功能。

小雷认为,随身WiFi在网络相关功能上的持续优化,的确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但是,如果随身WiFi不断做加法,持续增加网络之外的功能,像增加屏幕、摄像头,甚至配备安卓系统,最终的结果就是无限接近于智能手机,但竞争力又完全比不上手机,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随身WiFi的产品定位和使用场景,其实就注定了它是一款相对小众的设备,即便疯狂内卷,也很难卷出一片大市场。当然,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智能手机上的5G技术在发热、功耗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未来这些问题能够被进一步解决,那么随身WiFi或许就会彻底淡出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