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鱼”,取之有道,可有些人却铤而走险,为饱“口腹之欲”,非法捕捞水产品。近日,鄂温克族自治旗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梁宝泉担任审判长,公开审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且当庭宣判,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科局干部等7人观摩庭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1月1日至2023年12月23日期间,被告人单某雇佣吴某及他人在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辉河水域使用禁用网具地笼网非法捕捞野生鱼类共计6000余斤。经鉴定,被告人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造成伊敏河流域渔业资源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辉河水域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告人单某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单某具有坦白、认罪认罚、主动缴纳生态环境赔偿资金等从轻处罚量刑情节。根据单某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对其宣告缓刑。

同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单某、吴某的非法捕捞行为,破坏了渔业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还对其他底栖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对辉河水域的生态环境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致使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两被告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庭审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出:“建议法院通过以案释法,就非法捕捞要承担的刑事责任等方面加强宣传,让更多老百姓清楚非法捕捞的危害。”

来源:鄂温克族自治旗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