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心理师:威叔

今天这一期要分享的是《被动型攻击人格》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性格类型和行为模式的研究常常揭示出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和情感。被动型攻击人格便是其中一种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性格类型。尽管这种人格类型不像显性攻击那样明显易见,但其影响却可能深远且隐蔽。本文将详细探讨被动型攻击人格的定义、特征、原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常被忽视的心理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什么是被动型攻击人格?

被动型攻击人格(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也被称为消极攻击性,是一种通过间接方式表达敌意或抵抗感情的行为模式。与直接的口头或身体攻击不同,被动型攻击采用不合作、拖延、故意出错或消极的态度来表达不满和反对。

2

特征解析

1.拖延和逃避: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常常通过故意拖延来表达他们对任务的不满。例如,他们可能长期未能完成工作或家庭中的重要任务,却会给出各种看似正当的理由来掩盖他们的敌意。

2.故意出错:为了表达潜在的敌意或反对情绪,这类人常常以错误的方式完成任务,如故意将事情搞砸,这样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公开反对,但实际上达到了破坏和抵制的目的。

3.低效和无助感:他们经常表现得对任何任务都无能为力或者无意愿去做,这种感觉虽然有时看似无害,但实际上是在表达他们对任务或对方的深层抵抗。

4.消极抵抗:被动型攻击者会通过消极状态,如闷闷不乐、冷漠对待或者故意忽视他人需求来传达他们的敌意,从而避免直接冲突。

5. 掩饰和借口:他们善于编织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避免面对直接的指责和后果。例如,他们可能会声称自己太忙或太累,从而合理化他们的拖延和不合作。

3

原因探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被动型攻击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常见的原因包括:

1.严格或控制欲强的家庭环境:在高度权威或控制欲强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学会在压力下通过间接方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因为直接对抗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2.缺乏直接表达技能:如果一个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或从未被教导如何正面表达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转向被动型攻击作为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

3.情感压抑:长期的情感压抑和不安全感也会导致一个人发展出被动型攻击行为,这是他们能够控制和应对情感压力的一种潜在策略。

4

后果与影响

被动型攻击人格对个人和社会关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行为模式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职业和社交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个人心理状态:长期的被动型攻击行为可能导致不断的内心冲突和焦虑,这种状态往往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

2.人际关系:由于无法直接表达需求和感受,被动型攻击者常常会陷入关系矛盾中,朋友、家庭成员和同事可能会感到困惑、愤怒和失望,导致人际关系的逐步恶化。

3.职业生涯:在工作环境中,被动型攻击行为可能导致低效、团队协作困难和职业发展受阻。这样的员工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靠和难以合作的。

案例与故事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被动型攻击人格,以下是一个关于小李的故事。

小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的上司、同事们都发现他性格内向,总是闷闷不乐。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大家分工明确,而小李被分配了关键部分。他开始时答应得非常干脆,但在截止日期临近时,小李却迟迟没有交付工作。面对同事和上司的质问,他总是说:“我在处理,只是有点忙。”实际上,小李对项目方向有很多不满,但他从未表达。

在一次会议中,小李负责展示部分关键数据,他却弄错了几个关键数字,导致整个项目进展受阻。项目经理批评了他,他显得无辜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有些事情没弄清楚。”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导致团队失去对他的信任,项目的进展也因此延误。

小李的行为导致了人际关系问题和职业发展困境,但他并未意识到根源在于他无法直接表达内心的抵触与需求。通过心理咨询,小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如何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5

如何应对和改善

被动型攻击人格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改变。以下是一些应对和改善的方法:

1.自我反省与觉察:被动型攻击者首先需要承认并接受自己的行为模式,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负面影响。

2.增强沟通技能:学习并练习正面且直接的沟通方式,培养表达自己需求和情感的能力。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来实现。

3.情绪管理与释放:采用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和释放负面情绪,如通过写日记、运动或者艺术活动来表达情感,以避免情感的压抑和积累。

4.寻求专业帮助:心理治疗或咨询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人深入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因,找到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结语

心理自救

被动型攻击人格是复杂且常被误解的一种性格类型。通过深入了解其特征、原因及后果,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并应对这种行为模式。正如小李的故事所示,通过觉察、自我反省和专业帮助,人们可以逐步改变被动型攻击行为,建立更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这不仅对被动型攻击者本人有益,也为他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创造了更积极和高效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自救

接纳、理解、改变

Accept, understand, change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分离焦虑障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理内耗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述情障碍

心理学上一个非正式的术语:缺爱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