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是我国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赵朴初就立志救国救民。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上海沦陷后,他为新四军输送了千余名经过培训的中青年难民参加抗战,并通过参加“星二聚餐会"和“星六聚餐会”,宣传抗日,团结爱国人士。

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以下为如去注。

赵朴初从小受家庭影响,接触到佛教活动;少年时,跟着表舅关絅之(全国第一个佛教居士林的发起者之一)在东吴大学读书,逐步开始了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生涯。1935年,经圆瑛法师介绍,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

1939年,赵朴初在上海“慈善联合会”工作时,与志趣相投的一些同事建立了一个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并任理事长。当时,为掩护“益友社”的活动,赵朴初请了几位年事已高的社会贤达做名义理事,其中就有上海滩有名的佛教居士关絅之、闻兰亭等。

赵朴初对他们非常尊重,开口闭口关絅老、闻兰老,于是“益友社”成员们给刚过30岁的他起了个外号,叫“赵朴老”。晚年的赵朴初德高望重,人们都称其为赵老、赵朴老或朴老,少有人知、他从年轻时就被称作“赵朴老”。

1939年,赵朴初参加了由知名民主人士组成,也有少数国民党人参与的“星二聚餐会”,纵论国事,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星二聚餐会”的核心人物,又组织了“星六聚餐会”。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鏊等人在上海北京西路广和居楼上、八仙桥青年会礼堂聚会,座谈时局,并利用《文汇报》《周报》《民主》等舆论阵地联名发表文章,申明共同的政治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瑛大师及其弟子明旸法师(左)与赵朴初(右)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上海领导了“宪政”运动。赵朴初参加了这一运动,并在宋庆龄组织的“中国福利社”中担任理事。在宋庆龄领导下,赵朴初负责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的医药、医疗器械、服装等物资。

日本投降后,大家决定成立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并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中国科学社(今陕西南路235号的黄浦区明复图书馆,2011年以前称卢湾区图书馆)正式宣告成立。

民进创始人主要有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徐伯昕、赵朴初、雷洁琼、郑振铎、柯灵等。其中,部分是马叙伦所联系的从事文化、出版、教育等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另一部分是王绍鏊所联系的上海工商界和文化界爱国民主人士。

民进组织成员在抗战胜利前,同中共一起,投身于抗日救亡;抗战胜利后,投身于反内战、争取和平的民主的斗争。民进的成立是两种斗争转变的标志。

1946年5月5日,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民进与上海五十二个团体,在南京路劝工大楼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正式成立。此后,赵朴初策划并参与了六二三反内战大会和欢送人民代表团赴南京请愿;接下来,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1947年7月4日,国民党政府全然不顾人民愿望,悍然颁布《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从上到下、层层成立戡乱委员会。1947年底,民进主要领导人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秘密安全地转移到香港,而赵朴初留在上海坚持斗争。

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通过赵朴初、联络各界人士成立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赵朴初担任总干事,收容战区难民,维护地方治安,接收国民党扔下的伤兵及散兵游勇并给予看管,防止他们扰乱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朴初和总理

当时,来自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救济物资(几乎都是美援,即使有其他国家的零星援助,也是靠美国运来的),粮食、药品和被服等数量非常庞大;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军管会决定,由赵朴初出面以慈善人士的身份,出面与美国经济合作总署交涉,将该署所有援华物资接收下来,以补充临时救济委员会的物资不足。这项工作,赵朴初完成得非常出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1日,民进留沪会员在上海红棉酒家召开解放后第一次会员联欢大会。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赵朴初当选全国政协代表;10月3日,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

1950年11月,民进上海分会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工作委员会”,赵朴初任主任委员;在那个时期,他广泛发动会员写慰问信、募集慰问资金,支援抗美援朝。

在后来的“三反”运动中,赵朴初经受了上海、华东和中央的三级审查。清算和核查的结果,所有经济账目和物资收支都一清二白。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张执一在回忆中说,当他把这件事向周总理汇报时,周总理说:“解放前做救济工作的人,做到这样是很难得的,这个人要重用。”

为充分发挥赵朴初的才智,周总理亲自调他进京工作。总理告诉他有两项工作可供其选择,一是做民政工作;二是做佛教工作。赵朴初觉得自己对佛教比较熟悉,做起来会得心应手,就选择了佛教工作。

如去注毕。

1949年9月,赵朴初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开幕式上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1950年10月1日,毛泽东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庆祝国庆歌舞晚会,并填了一首题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6月,主席与赵朴初(中)接见柬埔寨胡达法师

看到毛泽东的词,赵朴初也填了一首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的《浣溪沙》:“铜鼓芦笙响彻天,轻裾长袖舞翩跹,歌声齐唱大团圆。民德如今敦友爱,军威海外又喧阗,五星旗指万夫前。”

1952年佛教界人士组成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赵朴初担任主任。在协会筹备期间,赵朴初等人起草了协会章程草案,并送呈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后,提笔在协会宗旨中增加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八个字。

这八个字,不仅表明了毛泽东对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而且反映了他对佛教优良传统的充分肯定。1953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广济寺举行。会议结束时,一致通过了《向毛泽东主席致敬电》。

1958年6月30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赵朴初陪同毛泽东接见了胡达法师率领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由于客人还没有到,毛泽东便和赵朴初漫谈。

毛泽东问:“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一一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赵朴初回答说:“有。”毛泽东又问:“为什么?先肯定,再否定?”赵朴初说:“不是先肯定,再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谈到这里,正要继续讲下去时,胡达法师到了,谈话只好中断了。后来,在提到赵朴初时,毛泽东曾很感慨地说:“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

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发表给全体苏联党员的公开信,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9月6日中共中央开始连续发表评论文章,反击苏共中央公开信。11月17日至12月4日,赵朴初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会议期间,传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的消息,他写了散曲《尼哭尼》讽刺赫鲁晓夫。

不久,中宣部副部长姚溱来赵朴初处,赵朴初将此曲送给他看。他一看就明白了,《尼哭尼》,就是尼基塔·赫鲁晓夫哭约翰·肯尼迪啊!姚溱说:“写得好,给我吧!”不久,康生在姚溱那里看到了《尼哭尼》,他又要去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拍掌称好,对康生说:“这个曲子归我了。”后来赵朴初陆续写了《尼又哭尼》、《尼自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朴初和妻子陈邦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春节,赵朴初和夫人及圣辉法师

1965年初,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将要访华,毛泽东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发表时,他将原来的标题《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分别改为《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又写了“某公三哭”四个大字作为总标题,指示《人民日报》发表。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当晚赵朴初作《毛主席挽诗》两首。

其一云:

  • 忽播哀音震八方,人间方望晚晴长。
    悲逾失父嗟无怙,杞不忧天赖有纲。
    永耀环瀛垂训诲,群遵正道是沧桑。
    乱云挥手从容渡,万古昆仑耸忧苍。

其二云:

  • 当年立志拔三山,终见神州奋翮(hé)翰。
    更遣风雷驱鬼蜮,普教天地为回旋。
    人心早有丰碑在,真理争从宝藏探。
    满月中天瞻圣处,遗言永忆勖(xù)登攀。

  • 朴老还自注道:毛主席逝世适值中秋月圆时,(诗中的)圣处意为最高境界,见唐人诗。如去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世班禅与赵朴初

文后说明:

文中相关史实来自于《毛泽东与上海民主人士》(中央文献出版社 尚同编著 2004年11月版)等,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