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珠江,穿南岭,越长江,跨黄河

以粤湘琼三省为起点

468列动车组从广州动车段安全出发

贯通24个省份,串起粤港澳大湾区

长江经济带、海南自贸港

形成一条“高铁经济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飞驰,一路风景,这次,我们回到起点,来探访高铁行稳致远的秘密。

高铁上为何立硬币不倒?这与动车组转向架优异的缓冲减震系统息息相关。

5月20日9时,广州动车段转向架车间内虽人员不多,却显一派繁忙景象。一个个机械臂灵活摆动,一条条输送链有序运转,一台台AGV小车自动运送材料……置身充满力量感的金属空间,这些智能化设备正用“绣花”功夫做着“针线”般的精细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向架好比动车组的‘飞毛腿’,是集牵引、制动、减震于一体的动车组核心部件。”李环宇是转向架车间的一名技术员,全程参与过钢簧、空气弹簧两大缓冲装置检修的智能化提质改造。

以往,他们采取人工方式检修钢簧与空气弹簧。钢簧有大、小两种尺寸,最轻的10公斤,最重的40公斤。检修小组共10余人,平均一天至少吊装1200公斤钢簧。现在只要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能完成作业。昔日“健身房”,摇身一变“无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我们检修空气弹簧,只能看看外观、测测压力;如今可以进行分解修,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设备检修能力。”转向架车间部件检修一组动车组机械师周俭介绍。

钢簧与空气弹簧两个智能化检修线均在2022年10月正式投产。空气弹簧智能化检修线更是全路首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我们拿到了复兴号KTS型空气弹簧分解修资质,这套智能化检修线,已能满足全系车型空气弹簧检修需求。”李环宇自豪地说。

检修作业自动化、执行规章标准化、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检修线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以钢簧为例,智能化检修线配置了机械臂、全尺寸视觉测量工作站、压力试验机等智能设备,能够实现钢簧自动搬运、参数测量、压力测试等功能,取代了传统的每班22人作业模式,现只需5人即可完成全过程检修,日均产能提高400%,且测量精度达0.05毫米,设备质量大幅提升,助力高铁运行平稳,旅客乘车更加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直观的数据,还有更深层次的生产力布局调整,修程修制改革,以及中国铁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而做出的探索与实践。

空气弹簧智能化检修线建成之初,部件检修一组副工长刘威就来到了这里,“虽然检修作业变得‘容易’,但也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这些先进设备的运维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经常利用休班时间,研究设备工作原理,向厂家售后人员学艺,结合实际小改小革,合力打造出“精诚创新工作室”,已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

对高铁来说,“一路平安”有千钧之重。未来,转向架车间还将建成节点、传感器、牵引电机等6条智能化检修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护航高铁行稳致远的“实景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记者 马鑫 马可悦 通讯员 周雄 宋兴华 黄昊亮

编辑:黎书琴

审核:赵灯 赵岳

监制曾佳梅

坐高铁物品遗失了咋办?别着急,找它!

列车上孕妇临盆,站车接力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