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宴请起义将军唐生智,力赞其在解放湖南和抗日战争中的功劳。然而唐生智听到此话却瞬间落泪,连称自己有罪:“我有罪!我是民族罪人!”
唐生智身为从大革命时期就投靠蒋介石的国民党一级上将,从未与我党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前期的“反共”、“剿共”行动,唐生智坚决不参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唐生智还曾暗地里支持共产党的地下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唐生智更是多方呼吁反内战,又积极奔走促进湖南和平解放。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才会肯定唐生智的功绩。那么,唐生智为什么会说自己有罪呢?
因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过错——南京保卫战的失利。

1937年日军攻陷上海后,又直指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鉴于淞沪会战中的惨痛经验,所有人都很清楚南京势必不保。
但蒋介石认为南京是首都,如果不战就撤实在太难看,他想要守一段时间,然后再撤离。
可面对这场必输无疑的战争,参与讨论保卫南京事宜的军官们纷纷沉默不语,都主张放弃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独蒋介石和重病缠身的唐生智愿意固守南京,当然这场仗总不能让蒋介石亲自带兵,唐生智就这样成为了南京保卫战的司令长官。
当时保卫南京的兵力大都是从淞沪会战上撤退下来的,按编制算应该有18万,但经过淞沪会战的打击,整体战士数量只有十万出头。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唐生智拿出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夜以继日指挥部下迎敌。
双方激战了半月有余,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成功毙伤敌人4万余人,大部分阵地也都失而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敌我实力相差实在悬殊,1937年12月11日,蒋介石给唐生智先后发来两封撤退急电。
唐生智本想继续固守,但当时战局实在难以挽救。于是在接到蒋介石急电的第二天,开始召开会议商讨撤退事宜,南京保卫战此时败局已定。
其实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方面:
一是实力相差悬殊,日军早有准备而且装备精良,又出动了飞机轰炸,我军难以应付实属正常;
二是蒋介石其实并不打算固守南京,只是因为担心舆论才象征性的守一下。
除此之外,唐生智虽然身为司令长官,但由于他出身保定军校,又曾经反过蒋介石,因此根本不得蒋介石的信任。
甚至南京保卫战前期,唐生智只能指挥动他自己的部下,其他增援部队则由蒋介石亲自指挥。直到蒋介石撤退后,才把最高指挥权交给唐生智。
唐生智没有拥有保卫南京部队的指挥权,又对各部队情况了解甚少,最终失败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此,南京保卫战的失利责任不在唐生智,不过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撤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2月12日,唐生智召集各部军官商讨撤退事宜,勒令主力部队突围,另外一支部队则渡江撤离。
然而他在下达完撤退命令后,又口头说了一句,如果其中三个师不能突围,那么也可以渡江撤离。
这一句话直接导致了南京保卫部队撤离的混乱,因为当时守城部队掌握的船并不多,根本无法顺利撤离这么多部队。
并且,由于唐生智不得蒋介石信任,很多军官不听命令跟随主力突围,纷纷也率领部队去渡江撤离。
一时间渡口处混乱不堪,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踏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恶的是,有些军官为逃命在会议结束后径直过江逃生,根本没有通知部下撤退。
以至于守关的部队没收到撤退命令,见到有守军撤退以为临阵脱逃,于是当场击毙开始互相残杀。
守卫南京的各部队乱作一团,甚至宋希濂的部队撤退时,关了城门又烧了渡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死活。
导致这守城的十几万部队,只有乖乖听从唐生智突围命令的粤军,和少部分渡江逃生的部队外,其余全都留在了城内。
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侵入南京后,对这些已经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究其原因,除了日寇残暴外,还有蒋介石明知南京守不住,却偏要为面子表现出死守南京的态度。不仅准备将守卫南京的部队当弃子,而且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考虑南京百姓的死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唐生智,虽然有作战不力、对时局判断失误,导致大批军人滞留南京被日军屠杀的过错。
但唐生智以带病之躯挺身而出接过指挥大权,并拒绝敌人诱降,坚持率军抗击敌人,也是他不可抹杀的功劳。
因此在唐生智撤退到汉口,向蒋介石请罪时,蒋介石只说了一句“毋庸置疑”,并没有过多怪罪。毕竟蒋介石很明白,酿成如今这个结果,他的罪责要比唐生智重太多。
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中国同胞惨死于日寇屠刀下,鲜血甚至染红了长江,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一座鬼城。
然而,受害者还没等到道歉,施害者却在想方设法抹除真相,我辈定当铭记国耻,牢记这场深仇大恨,早日将这笔账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