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现如今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但是放在古时候,那就是一种象征,其承载着身份、荣耀甚至是性命。

古代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取的,因为封建社会有一些避讳,很多字都不能作为名字。比如有一个字,古代取名都要避讳,以至于2000年来只有3人敢用,但是现在却随处可见了,这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取名的避讳

名字的出现要比姓氏晚一些,但是距今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那时候部落规模变大,人数增多,人们相互之间为了好区分,就给自己起了代号,那就是最早的名字。

不过最早的时候,人们起名都喜欢用天干地支来命名,比如“盘庚”、“孔甲”、“帝辛”等,直到发展到周朝,人们的名字才开始被赋予意义。

周朝开始,名字成为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期盼的媒介。到了春秋时期,人数激增,难免会产生重名现象,尤其是对一些身份尊贵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取名的避讳就开始产生了。

第一,取名要避讳当代帝王。古代的帝王,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都很忌讳别人的名字与之相同。如蔡文姬原名是叫蔡昭姬,就是因为和司马昭的“昭”字相同,就把名字改为蔡文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取名要避讳古代先贤。比如孔子这样的圣人,因为孔子名“丘”,所以后人取名也会规避这个“丘”字,没有敢重名的。

第三,取名要避讳家里的长辈。因为古代家族名字都代表一个辈分,所以后代取名时则不能与先代同用一个名字,以免乱了辈分。

而在历史上,有一个字极其特殊,古代人取名都会避讳。那就是“王”字,因为它代表着皇权,所以无人敢用。但是2000年来,有三个人的名字却用了这个字,并且也没被追究责任,究竟是哪三个人呢?

二、“三王”名字的由来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汉朝的冯野王。为何他的名字中带一个“王”字,却没有被怪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因为冯野王,字君卿。君卿的意思不就是皇帝的臣子嘛,这不就意味着他生生世世当皇帝的臣子,丝毫不敢僭越。他老爹给他起名字的时候,这彩虹屁拍的可真香。

冯野王出生于将门世家,他老爸是当时的大将军冯奉世,妹妹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宠妃,他就是皇帝的大舅子,这就是赢在起跑线的典型,这样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不会平凡。

冯野王从小就跟随朝中博士学习,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十八岁时,就已经名动皇都。那时,他毛遂自荐当长安令,但是皇帝出于避嫌的考虑就拒绝了他。

后来,冯野王凭借自己的功劳,先后担任当阳令、栎阳令、夏阳令,后来官升至陇西太守,成为一方巨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担任陇西太守期间,他打击不法豪绅,处理贪官,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汉元帝就给他升官了,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离三公就一步之遥了。

几年后,当时的御史大夫病逝了,朝中上下都推荐冯野王担任御史大夫一职,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事稳了。

没想到汉元帝又为了避嫌,居然找了一个能力、名声都不如冯野王的人来做御史大夫一职,这件事让冯野王失望之极,没想到别人都是凭宫里的关系平步青云,到了他这里,却因为有个给皇帝当老婆的妹妹,拖自己后腿。

没多久,汉元帝驾崩了,汉成帝即位后就把冯野王支走了,去做上郡太守。后来他又得罪了汉成帝的心腹王凤被革职,回杜陵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汉成帝驾崩,汉哀帝即位,大臣张由诬告太后冯嫒(也就是冯野王的妹妹)指使巫婆做法诅咒皇帝和皇帝的生母傅太后,冯太后被逼自杀,冯家十几口人被诛杀,冯野王也气的病亡了。

第二个要讲的就是南朝的顾野王。其实顾野王的本名叫顾体伦,因为实在太崇拜冯野王,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和偶像一样了。

顾野王改名字,之所以敢用一个“王”字,这与他的出身有莫大的关系。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大官,这对他无形中也形成一定保护。

还一个原因,那就是顾野王是大文豪,当时的皇帝对他很欣赏,自然不会计较他名字中有个“王”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野王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才。七岁就能读懂《五经》,9岁就能写出《日赋》这样的文章,让当时的大臣朱异连连称赞。

后来顾野王受梁武帝委托写出了一部巨著《玉篇》,这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实打实的楷书鼻祖,对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惜的是《玉篇》原本在宋代就丢失了,只有在日本还保存着一部分,我国现存的为手抄本。

30岁时,顾野王在祖地林园山丘建了三间木屋,潜心读书修纂,又写了一部巨作——《舆地志》,记录各地山水原貌、特产特色等,成为全国性地理总志。

顾野王也是南朝第一流的画家,代表作有《符瑞图》;同时,顾野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号称“楷书鼻祖”,并且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还是他的徒弟,这可是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野王可以说是全才,不仅官至光禄卿,而且天文地理无一不晓,著书、写诗、书法、绘画无一不通,徒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虞世南,后世的迷弟也颇多,比如王安石、顾炎武等,都深受他影响。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初唐的骆宾王,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后人称他们为“初唐四杰”,其中,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年龄最大的,身世也是最坎坷的。

骆宾王的名字来自《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观仰国家最大的盛世,在合适的时机辅佐君王。既然这名字有这么好的寓意,皇帝自然不会追究他名字中的“王”字。

他的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也是希望让他以后能够做治世的能臣,能够辅佐君王有一番作为,但是事与愿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骆宾王非常天才,在7岁时就写出了《咏鹅》这篇流传千古之作,这也是他被后人最熟知的作品。

在他十岁时,父亲去世了,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着落。多亏了他父亲的朋友接济,他才能顺利度过少年的时光。

骆宾王人到中年,正好赶上了武则天把控朝政,那时候武则天还没称帝。

不过,作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肯定是很懂权术的,她刚刚把控朝政时,有很多流言蜚语,因此她就鼓励告密,骆宾王也就被无端飞来横祸砸中,被诬陷入狱了。

在监狱中,他肯定郁闷啊,越想越气,自己的身世为何会这么坎坷呢?于是在一个悲愤交加的晚上,写出了《在狱咏蝉》这首绝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这首诗前面,还有一篇序,这是骆宾王用来发发牢骚,表达心中苦闷,展示自己高洁的文章。

就这样,骆宾王在监狱里面待了一年,他终于出狱了。在之后的六年里,他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虽然还是有些愤世嫉俗,但是没做啥出格的事情。

684年,武则天废除了中宗,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这时候,徐敬业非常不满,就在扬州起兵造反了,骆宾王也是闲的太久了,非得给自己找点事干,就参加了这场行动。

但是骆宾王也不会带兵打仗啊,他就是妥妥的一个文人,于是就发挥优势,写了一篇《讨武曌檄》,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的写了五百多字,用极其严谨且优雅的语言批评了武则天不检点的私生活和篡位的恶行,这篇文章一下子就成了檄文界的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徐敬业的造反行动只持续了两个来月就被武则天派出的大军镇压了,一点水花也没掀起来。反而是骆宾王的这篇《讨武曌檄》,成了这场造反运动的唯一亮点。

武则天看了这篇《讨武曌檄》之后,不仅没有因为文中对他的辱骂而生气,反而一个劲的夸赞这篇文章。并且她还把宰相骂了一顿,怪宰相没有早点挖掘这么优秀的人才。

经过这次造反失败后,骆宾王就不知所踪了。有人说他在兵败之后被杀了,有人说他对朝堂太失望,无法接受武则天做皇帝,投江死了;还有人说他看破世事,出家为僧。

骆宾王的后半生究竟如何,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了迷,无从再考证,不过他留下的佳作,让后世永远记住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结语

历史上因为避讳,名字中有“王”这个字的名人就此三人,三人的结局各不相同。这与他们三人的性格有关,更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无论如何,这三人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传世著作,后世也会一直传颂他们的故事。

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和时代的进步,封建统治的那一套避讳的规矩自然不适用了。到了21世纪的今天,王字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遍应用。名字中带“王”字的也越来越多,现在“王”字随处可见。从侧面反映了时代在进步、人们思想在进步。

参考资料:
湘冯文化 2023-06-13:冯野王为何没有跻身三公之列,反而被革职
https://mp.weixin.qq.com/s/3p44CcFPqptWBSbu7vT1yg
嘉兴发布 2022-06-14:顾野王:这位“江东孔子”,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https://mp.weixin.qq.com/s/DF7KubEOgp0SF4EaKIaw-Q
文明江西 2023-11-23:骆宾王:从《咏鹅》到《在狱咏蝉》,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EIDEJUhd2X4bmWjQc1Q-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