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有沙、澧河,有卫龙,有双汇,更有南京村、小商桥,更有许慎文化园及贾湖遗址等,这些名片让不少外地人了解漯河,认识漯河;然而,除了如今这些可以亲眼感受到的名片外,漯河更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细数起来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朋友可能疑问,历史上真有上古时期吗?漯河的由来真的与上古时期有关吗?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在仰韶文化发现的陶器,安阳出土的商朝甲骨文等,这些就是最好的佐证,再比如,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而漯河也确实与上古时期有关,只不过那时候漯河不叫漯河。

据相关史料记载,漯河在上古时期,漯河因濒临隐水(即现今的沙河)而被称为隐阳,商周之交,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的族弟召公奭因功被封于河南,建立了燕国,这一地区即为现今的郾城区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纣王之子武庚不满周朝的统治,起兵反叛,周公东征,发动了第二次商周战争,彻底消灭了商的残余势力。在此过程中,召公奭又在黄河以北获得了封地,建立了另一个燕国,召公奭去世后,葬于河南燕国,即现今的召陵区一带。

秦汉时期,该地区建立了郾城县和召陵县。

隋唐时期,两县合并为郾城县。

南宋初年,金军入侵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一带进行了激烈的抗金战斗。我们所知的“郾城大捷”和“颖昌大捷”就是岳家军抗金历程中的重要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中期,郾城被称为上口,与下口(即现今的周口)相对应。

蒙元时期,由于沙河和澧河在此交汇,形成了形似海螺的地形,蒙古人将其命名为海螺湾。

明朝时期,海螺湾因名称不雅而被改称为漯湾。

清末,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漯湾设立了车站,并逐渐发展成为漯河车站,漯湾也随之更名为漯河,成为了郾城县的县城。

民国时期,设立县级漯河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漯河县升级为漯河市,下辖郾城县、舞阳县、临颍县和源汇区。

2019年,漯河港建成,通过沙河在周口汇入颍河,再汇入淮河,实现了通江达海,使漯河市加入了长江经济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4年,行政区再度调整,由原来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3区和临颍、舞阳2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漯的由来错综复杂,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种历史渊源更加饱受历史文化的气息,可以说,漯河是一座水城,正是得益于历史的绵绵传承,比如现如今的漯河港,在很早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据相关史料记载。在1906年时候,京汉铁路通车,许多货物由铁路转为水路运输,即漯河的“水旱码头”。

历史凝厚,现代峥嵘同存,漯河这个城市在成千上万个漯河人的点缀下年轻、朝气,活力无限,如果美是一首赞歌,每个漯河人即是一个音符,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共同参与并见证——一个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