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张广兰,今年55岁,我出生在淮河岸边,我兄妹三个,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妈妈怀我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因此我出生后身体很差,三天两头感冒,身高体重都比同龄人的孩子差很多,村里人都说我长大了也没力气种庄稼,妈妈就告诉我:好好读书,知识改变命运,俺妮不是扛锄头的料。

我11岁才读一年级,俗话说:上天关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我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们村子很大,人多地少,责任田到户的时候,家里分了8亩地,三户人家抓阄抓了一条耕牛。

那时候依然很穷,因为地势的原因,我们村不能种水稻,秋季种小麦,小麦割了就插红薯,种玉米,那时没有化肥,就靠积攒一点土杂肥,沤点绿肥,给不了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庄稼长得稀稀拉拉,一亩地的麦子,两架车就拉完了。

除去公粮都不够吃,妈妈养了10来只老母鸡,油盐火柴,和我们的学杂费都是从鸡屁眼里面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很会过日子,每次炒菜就用筷子上面按个铜钱,炒一碗菜就用一铜钱油,下面条从来不放油。

1978年,公社组织人马开始挖永幸河,有了水源,可以种水稻了,但也只有靠水源近的可以种一点,运气好的有一亩多可以灌溉,运气不好的也就几分地,有的人家甚至没有。

那个年代还是靠红薯挑大梁,一年几乎吃三个季节红薯。

小时候吃红薯吃到吐,一直到现在,红薯被人们鼓吹上天,我也没有食欲,相信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很多都和我一样。

那个年代同龄的孩子很少读书,一般都是在家带弟弟妹妹,10来岁开始放牛,割草,干家务。

我姑父顶替父亲职位在中学食堂上班,姑姑家生活条件好,父母知道铁饭碗的重要性,因此无人多苦,都坚持让三个孩子读书。

妈妈娘家很穷,用现在的话说妈妈就是扶弟魔,我们自己吃不饱饭,都要接济大舅。

小时候,一到冬天,我们就一天两顿饭,天一擦黑,妈妈就喊我们赶快睡觉,她说:人是一盘磨,睡着就不饿。省吃俭用补贴大舅。

每次看见大舅来了,爸爸都是摇头叹气,他不开心,又不想为难妈妈。

妈妈和大舅都是苦命的孩子,大舅还不会走路,姥爷就患肺结核过世了,外婆带着妈妈和大舅熬日子。

靠挣工分过日子的年代,家里没有顶梁柱,生活寸步难行,于是外婆狠狠心,让刚上一年级的妈妈退学了。

公公婆婆不但不帮忙还挤兑她,因为外婆的小叔子大了,结婚没房子,一家人合伙想挤走外婆。

外婆带着妈妈和大舅苦熬硬撑了两年,身心俱疲还是决定改嫁,在亲戚的介绍下嫁给了我的继外公,继外公家里穷,但有两间破房子可以容身,他答应会好好的对待两个孩子。

刚开始继外公对妈妈和大舅挺好的,一年后外婆又生了一个儿子,继外公就不待见他们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外婆明知道继外公对他们不好,也不敢说什么。

妈妈12岁就开始背着大舅给生产队放牛,大舅是在妈妈背上长大的。

16岁那年妈妈嫁给爸爸, 10岁的舅舅也开始读书了,但他只读了2年级,继外公就不给他交学费了,大舅就跑回了奶奶家。

但奶奶也不待见大舅,想想看,如果在乎大舅,当初不可能让外婆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大舅又来到我家,妈妈节衣缩食供他到小学毕业,后来我出生了,大舅一边读书一边帮妈妈带我。

大舅15岁读完小学,因为家庭负担重就退学了,爸爸帮他找了个木工师傅学手艺,大舅脑子聪明,学东西很快,跟着师傅学了几年就出师了。

大舅妈是妈妈托人介绍的,因为没有容身之地,大舅就做了上门女婿。

大舅是妈妈唯一的亲人,谁不希望娘家好呀!因此爸爸也不好说什么,心甘情愿帮他。

这些年爸爸妈妈吃了很多苦,不但要养育我们三姐弟,还要操心大舅的事情。

大舅刚结婚那几年,为了给大舅争面子,妈妈还是时不时接济大舅,妈妈给大舅的每一分钱都是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

好在大舅有手艺,而且他又不怕吃苦,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

我父母虽然大字不认识一箩筐,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总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不管日子多苦,经济多拮据,爸爸想方设法给我们的学费预备好,哪怕是借钱,都不耽误我们。

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那个年代,家庭好的孩子都骑自行车上学了,我们家买不起自行车,只能住校。

冬天馒头不会坏,就带够一个星期的干粮(大部分是红薯,馒头也是杂粮面的),夏天天气炎热馒头不能放,就天天走路回家。

尽管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姐弟三个都非常努力。

爸爸妈妈没日没夜的劳作,庄稼长势越来越好,虽然没有精米细面,填饱肚子还有点余粮了。

爸爸经常说:囤里有余粮,心里不发慌。

但三个孩子都读书家里的经济压力仍然很大。

我学习一直很好,有了我的带动,弟弟妹妹你追我赶,谁都不愿意落后,破破烂烂的草房里,最值得炫耀的就是满墙的奖状,爸爸经常抱着旱烟袋,眯缝这眼睛盯着奖状看,满脸都是笑意,那一刻爸爸是幸福的。

中考时,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个班60人只考上4个,当初班主任建议我读高中考大学,但是我想考中专,早点工作挣钱,帮爸妈分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通知书那刻,爸爸妈妈哭了,妈妈拥着我说:我就知道,俺家妮不是扛锄头的料。

那天爸爸破例的喝了两杯酒,为了供养我三姐弟上学,爸爸戒酒好多年了。

我告诉爸爸:爸,等你家妮有出息了,我天天给你买酒。

妹妹说:大姐买酒我买肉,让你左手端酒杯,右手夹肉,我还要给妈妈买一台和婶子家一样的缝纫机,做鞋子一踩缝纫机“呼呼”一下子就到头了。

弟弟说:我给爸爸买一辆二八杠的自行车,让他天天带妈妈去干活。

那个年代自行车还没有普及,男人的梦想就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女人的梦想就是一台蜜蜂牌缝纫机。

我打了一下弟弟,笑着说:等我们都有出息了,爸爸妈妈还用得着干活吗?

弟弟说:也是,也是……

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为了给我筹学费,爸爸白天干活,晚上出门下黄鳝笼子。

爸爸每天把卖黄鳝的钱数来数去,钱上都是一股黄鳝味,看见慢慢增加的金额,爸爸开心的眼睛,鼻子挤一起。

可是谁也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妈妈病了,妈妈的症状和外公生病时一模一样,爸爸吓坏了 赶紧带她去医院。

一检查还真是肺结核,于是立即住院治疗,由于发现的早,病情控制了,可是爸爸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没了。

开学不等人,三姐弟学费加起来可真不少,妈妈还不能断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爸爸都愁死了。

妈妈也愁得哭,要放弃治疗,爸爸说:没你不是家,我宁愿让孩子退学。

爸爸宽慰妈妈,安心治病,不行就去借钱给我读书。

爸爸妈妈整天愁眉不展,他们俩把亲戚排了个遍,只有姑姑和舅舅家日子好过点。

妈妈让爸爸去姑姑家看看。

姑姑家条件是亲戚中最好的,姑姑年轻时长得漂亮,姑父的爸爸是学校教师,他退休后,姑父顶替他去了学校食堂上班。

姑父有了工作 ,家里人想让他甩了姑姑,但姑姑漂亮,姑父舍不得,两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两个人感情还不错,随着两个孩子的降生,加上公婆的挑唆,夫妻之间出现裂痕,姑父开始嫌弃姑姑了。

因此姑姑表面风光,其实没有家庭地位。

看见爸爸不做声,妈妈说:我知道借钱难 ,你拉不下脸,可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不能因为我放弃吧!

妈妈说着就捂脸哭了。

过了好久,爸爸才轻声对妈妈说:你也知道的,桂平嫁过去这些年不当家,家里收入都是传国掌握,我不想让桂平难做人 ,我看还是算了吧!要不你明天找她大舅看看。

大舅家这些年过得还不错,因为大舅有手艺,多了一份收入,但大舅是上门女婿没地位,妈妈也不敢给他找麻烦。

可是,不借钱又不行,不能让三个孩子都退学吧!

空气好像停滞了,屋子里传来爸爸的叹息和妈妈的抽泣声……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突然对妈妈说:我还是到桂平家碰碰运气吧!为了孩子读书也只能拉下我这张老脸了。

爸爸走了,脚步沉重。

姑姑家离我家有10来里路,那时候都是走路,中午吃顿饭,傍晚才能到家。

那天中午,我们正在吃饭,爸爸突然回来了,妈妈赶紧跑过去说:广兰她爸,你怎么没在大姐家吃饭?钱借到借了吗?

爸爸低着头没有说话。

妈妈什么都明白了,我看见她转过头哭了。

爸爸转身对我说:我就是跪倒求都给你们求到学费,你们一定要争气,死的穷不得。

爸爸告诉妈妈:我刚开口说要借钱,那个狗 ×的传国就说钱都存了死期,取出来损失利息。

为了孩子,我只好厚着脸皮说:我认利息,结果这个狗 ×的说:你还是直接去信用社贷款吧!

妈妈听爸爸说完,她推开饭碗就起身离开了,我听到卧室里传来压抑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