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西方国家各种各样的反华言论,比如说疫情初期,西方各国关于中国的言论极其不友好,将新冠病毒称作是“武汉病毒”或“中国病毒”,在西方各国抵制新疆棉花那段时间,西方各国站在人权制高点,充当“人权教师爷”,搞“麦克风外交”,拿中国新疆人权做文章,污蔑中国存在“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等危害人权的行为。

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中,中国成为一条邪恶的“巨龙”,无论做什么都是错误的,都是要被西方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互联网上,西方对中国的描述非常不友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在西方人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环球时报》记者最近采访了几位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知名度的视频博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网红,看看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

海雯娜是一名长相甜美的德国女孩,她很喜欢中国文化,对中国充满了好奇,经常在诸如推特之类的国外社交平台上分享关于中国的信息,大多是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拥有3.6万粉丝,经常发布一些生活类视频,其中还有穿着汉服照的动态。不过,最近她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她本来是发布一些关于中国的消息,大多是在中国的生活点滴,不过却被德国媒体《世界报》污蔑,称她别有用心地讨好中国,美化中国,是“中国宣传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德国无良媒体的污蔑,海雯娜没有退缩,没有害怕,她选择了抗争,一纸诉状将这家报社告上法庭,而且还胜诉了。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家德国媒体即便败诉了,但还是获得了德国新闻记者奖,这是德国新闻界最著名的奖项之一,影响力非常大。

海雯娜很不解,如此重要的奖项,居然颁发给《世界报》,这是德国媒体界的腐败。为此,她还写信向评奖机构工作人员申诉,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雯娜透露,德国媒体界比较偏向那些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负面新闻,批评中国和俄罗斯的记者和撰稿人,他们认为这很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因此,像《世界报》这种媒体能得奖,其实一点不奇怪。

海雯娜说,很多德国人像她一样,对德国主流媒体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厌倦。因为这些媒体不代表大多数德国人的想法。因为很多德国人压根不关心对中国的看法,也不关心媒体重复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比起中国,他们更关心国内大事,也不存在对中国的偏见或仇恨。因为他们参与不了德国的外交政策,他们在选举某一政党时,看重的是他们的对内政策,而非对外政策。

也就是说,大多数德国人根本不关心国际政治时局,也不关心中国是什么样的,自然也不会被媒体带节奏,高喊反华口号,煽动反华情绪。而少数一些德国人反感中国,并非中国侵害了他们什么利益,而是他们被媒体日复一日地洗脑,强行灌输反华思想。

海雯娜提醒,如果中国民众因为一些西方媒体的宣传,从而认为西方人都是反华的,从而抱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心态,不与西方人来往,那恰恰中了美国的圈套。那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而中国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雯娜最后说到,其实德国人(以及西方人)与中国人并没有多大差别,都很好相处。而所谓的德国反华情绪,其实只是部分媒体宣传的一种假象。

部分西方媒体之所以如此宣传中国,一方面是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其实很多反华媒体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要么受美国资助,要么是美国控股,要么是为美国政府服务。中美博弈越激烈,这些反华媒体越活跃,越是频繁对外输出反华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海雯娜这样的网红,他们的声音比西方媒体更真实、更客观。记者采访的其他几位网红,得到的答案也几乎差不多。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其他西方国家,反华情绪并没有那么可怕,这只是部分西方媒体营造的假象罢了。

《环球时报》表示,通过对几位西方网红的采访,再次印证了西方媒体的虚伪嘴脸。

最后,让我们记住BBC、CNN、《世界报》、《德国之声》等西方反华媒体,坚决抵制它们的反华宣传,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的虚伪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