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成功实施了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治疗肝恶性肿瘤,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76岁的陈先生(化名)素来身体健康,却在不久前的一次体检中被发现肝内结节病灶。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4月22日,陈先生和家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而等待他们的,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确诊。这种癌症占原发性肝癌15%-20%,因其隐匿性和高复发率,被医学界视为“难啃的硬骨头”,而且预后极差,9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

面对陈先生的病情,接诊的瞿旭东主任医师邀请介入治疗科主任颜志平团队一同进行了深入讨论。考虑到陈先生的年龄、病史以及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专家们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术后配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进行巩固。

对于单病灶的胆管细胞癌而言,消融手术既可以起到外科手术的效果,也能避免大的创口。传统的介入消融只有单一模式,即冷消融或者热消融,冷消融能激活免疫系统,热消融杀伤力更大,两者各有优劣。后续的免疫治疗也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能够通过药物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面对棘手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创新的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不仅实现了“一针两用”,结合了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势,更能在不增加创伤和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量释放肿瘤抗原,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为后续的靶向和免疫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患者术中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手术当天,医生们巧妙地操控着“冰与火”的力量。在超声探头的引导下,消融针穿刺肝脏精确到达肿瘤内部。首先,通过冷冻消融技术“冰封肿瘤”,将深低温液氮注入消融针,直达肿瘤内部,使肿瘤组织温度骤降,肿瘤细胞在冰晶的挤压下逐渐崩溃。紧接着,用射频消融“焚烧肿瘤”,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肿瘤组织在短时间内就能产生高达60-150摄氏度的高温,导致肿瘤细胞在“火海”中迅速凝固性坏死。“冰与火”的交替攻击不仅摧毁了肿瘤组织,实现了对肿瘤的局部根治效果,更是为身体免疫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大量肿瘤抗原被释放至全身,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术后,陈先生恢复迅速,仅有一个穿刺点的微小创伤让他当天便能够下床行走,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一周后陈先生就已经恢复到了术前的正常状态。

颜志平主任医师表示,目前肝癌的治疗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证明了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多模态热物理免疫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的有效性,更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定制化的选择。中山医院作为该技术的首批试点医院,将继续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