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景再现

1697年3月,凡尔赛宫里来了一个风尘仆仆、装扮怪异的法国人。他一身中国长袍装束,提着一箱中国书籍,自称是中国皇帝派来的钦差

这个怪人名叫白晋,他途中辗转了4年才回到了巴黎。

这次别出心裁的出场,在王公大臣们中间引起了轰动:凡尔赛宫派往中国的使者,竟反转成为了紫禁城中国皇帝的钦差?

1685年初的一个夜晚,47岁的路易十四没有一丝睡意。因为连年征战,加上装修凡尔赛宫,1683年柯尔贝去世后,留下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易十四

内忧外患,让路易十四倍感焦虑,也许只有通过海外扩张和对外贸易,才能缓解国家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就在这时,他听说中国放开了海禁,招揽西方科学人才,这无疑是法国在远东增加影响力的大好时机。

谁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国度呢?

正当路易十四为派往中国的人选发愁的时候,有一个人来向他毛遂自荐。

白晋,出生于法国勒芒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从15岁起,他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像意大利人利玛窦那样到中国去

为此,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广泛学习了数学、天文、医学、哲学等多种知识。在路易十四眼里,博学多才又精通拉丁语、希腊语等八国语言的白晋,是到中国去的绝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景再现

1685年3月3日,白晋开始了第一次中国之旅。这支队伍一走就是3年,音讯全无

1688年8月,心急不已的路易十四,又派了另一队人走陆路去中国,并给素未谋面的中国皇帝写了一封信。

遗憾的是,这支队伍由于受到俄罗斯的阻拦而折返,路易十四写的信并未到达康熙手中,海路成为了他唯一的希望。

那么,白晋是如何顺利达到中国的呢?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本1697年在巴黎出版的古书《康熙皇帝》,书的作者正是白晋。

他在书中记录了这次去中国的经历。

原来,欧亚航线虽已贯通,但法国还没有直航中国的船,他在海上辗转了两年多时间,才在1687年7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在钦天监负责人南怀仁的推荐下,见到了中国皇帝,康熙。

1684年,康熙见到清王朝的政权逐渐稳固,他下令放开已持续3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对外贸易。

“我们有幸见到了一位于法国之外从未见过的伟大君王,他同陛下一样具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更具备帝王才有的坦荡胸怀。”

——《康熙皇帝》白晋

这次见面时,康熙33岁,白晋31岁。康熙对博学而又勤勉的白晋青睐有加,请他担任自己的科学老师。

康熙不但对科学知识充满兴趣,还特别喜爱各种西洋科学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景再现

他让钦天监采用西洋方法,为皇家观象台设计和制造了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等一批大型天文仪器,进行天文观测。

1692年,一件意外事件的发生,将康熙对西方科学的兴趣推向了高潮。

这年年底,康熙染上了严重的疟疾,命悬一线。就在太医们束手无策之际,白晋献上了西药奎宁(金鸡纳霜)。

康熙服用后,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这次经历让康熙深刻地意识到,西方科学不仅仅是新奇有趣的“洋玩意儿”。他心头上有一件大事,还需要借助西方科学来完成。

“这位皇帝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带来科学和艺术,他想在皇宫设立一个像法国那样的皇家科学院。中国人深具智慧,如果他们受到现代科学的启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康熙皇帝》白晋

带着这个使命的白晋,途中辗转了4年才回到了巴黎,才有了身穿中国服饰出现在凡尔赛宫那一幕。

白晋带回来的箱子里,是康熙赠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49册中文古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籍专家

莫奈

“白晋带回来很多的科学作品,还有许多文学经典、历史著作、地理著作等非常严谨的作品,还有一些小说,还包括一本在中国很有名的药典,《本草纲目》。”

“白晋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在漫长的海上行程中,他已经翻译了一些段落。从金、银和宝石开始,每个物品都会有对应的图画和中文名称。以前法国人不了解人参,通过白晋的注解,才对人参有了极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现状》白晋

激起了国王和贵族们强烈的好奇心之后,白晋又献上了两份精心打造的报告,《中国现状》和《康熙皇帝》。

在报告中,他向国王汇报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也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康熙皇帝,将他比喻成可以和路易十四媲美的另一个“太阳王”。

在报告的结尾,白晋请求路易十四向中国派一艘皇家御船,直接与中国开展贸易,并运送一批新的科学家到中国去。

5月21日至26日

纪录大时代《海上来客》

六集连播,敬请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片人:唐大麦

编导:胡松洋

编辑:王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