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98年,一架原定由北京飞往昆明的波音737飞机,突然偏离航线,径直飞向了台湾。

得知情况,众人一片哗然,意识到这是发生了“劫机”事件。

事后大家才知道,是机长袁斌携妻子所为。

只不过众人仍旧不解,一个国际航线机长、一个老师,为什么会干这种事?难道他们不怕被打下来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10·28”劫机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惊心动魄的劫机事件

1998年10月28日,这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架编号为B-2949的客机从北京机场起飞,目的地为昆明。

机上一共104人,里边还有20名国际友人。

一开始,情况并无异常,飞机沿着航线穿越太行山脉,一路向西南飞去。

可就在三名驾驶员有条不紊地操作时,机长袁斌突然说出了惊人之语:

“我要驾驶这架飞机去台湾!”

三名驾驶员一愣,不过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也就没太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看到他向左转变航向,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名正驾驶文飞率先劝道:

“你别冲动,有事好好说,劫机叛逃可是重罪!”

另外两名副驾驶也跟着劝说:

”就是啊,我们贸然把飞机开过去,要是被台湾方面给打下来怎么办?”

奈何此时的袁斌已经“上头”了,旁人的劝说他根本不听,反而还被他威胁——

如果不配合他,他就操纵飞机往地上撞,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文飞三人面面相觑,最终也只得按照袁斌的指令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三人不想反抗,而是“没有机会”,飞机一起飞,袁斌的妻子徐梅就来到了驾驶舱,此时正站在袁斌的身后。

“三打二”看起来占据上风,可飞机得有人操控,要是打斗中出了什么意外,飞机上的百名人员怎么办?

眼看着客机掉头飞过福建省,又越过了台湾海峡中间线,三名驾驶员的心慢慢悬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乘客也意识到不对劲了,因为他们脚下已不是山脉而是大海,此外,在客机的左右还出现了佩戴国民党党徽的战斗机。

“怎么回事,台湾的军机怎么来得这么快?”

来不及纳闷,害怕被打下去的袁斌直接向台湾航管喊话:

“这里是华航905,我是本机机长,飞机上不存在劫匪,是我自己要求飞往台湾的,希望能在台北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方面允许了,倒不是袁斌“面子”大,而是此前厦门航管已经和台湾航管取得联系。

表明了有一架大陆客机要迫降桃园机场,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协助,台湾方面迅速在桃园机场部署大量警车、消防车以及救护车。

消防车和救护车可以理解,是为了避免降落时发生意外、便于抢救人员,可警车是怎么回事?

按照袁斌的设想,像他这种“驾机来投”的人,难道不应该在台湾受到优待,“吃香的喝辣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时代”变了

对于袁斌等人的劫机行为,只能用“愚蠢”二字来形容。

因为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已经没之前那么紧张了,两岸民航局也就“劫机”事件达成一致意见——

严惩不贷,并将在事后予以遣返!

新中国成立后,劫机事件发生过不少次,尤其是从大陆劫机逃往台湾的。

一方面,这是因为蒋介石早年抱反攻幻想,对于“来投”人员许下重利;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楚云、郑延武等人开了个“坏头”,影响太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楚云是1977年劫机事件的罪魁祸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起劫机案。

彼时,张楚云混上了一趟由乌鲁木齐飞往哈密的航班。

飞机飞到一半的时候,他掏出了身上的炸药包、手枪和手榴弹,威胁技术人员将飞机开往蒙古国,否则就要和飞机上的所有人“同归于尽”

当然,这里的炸药包、手枪和手榴弹都是假的,手枪是玩具手枪,手榴弹是教练手榴弹,至于炸药包,更是由红糖伪造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他声称自己是“公安”,机组人员也不能确定真假,一时间才被他的气势所慑。

不过,机组人员最终还是识破了他的伪装,并且利用飞机颠簸将他制服,然后锁进了飞机后舱。

原准备落地后将他移交给公安机关,没想到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他打破玻璃跳了出去,最终摔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郑延武,则是保卫外宾的警卫人员,他被利益蒙蔽双眼,试图威胁机组人员将乌干达代表团乘坐的飞机开往台湾。

与张楚云不同的,他身上配的可是真枪实弹,好在机组人员机智过人,假装飞台湾,实则往西北飞。

要是一直看不到“海”,歹徒肯定会起疑,于是当远方出现一点蓝色的时候,驾驶员张景海当即向兰丁寿喊道:

“看,我们快到海边了!”

郑延武听了大为惊喜,精神上难免松懈些许,殊不知那点蓝色是著名景点“太平湖”。

机组人员称他松懈迅速上前夺枪,最终顺利将郑延武制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张楚云、郑延武等人都失败了,可偏偏有狂妄自大之辈不断走他们的老路,杨明德、林文强还有袁斌皆是如此。

其中倒也不乏抵达台湾的,可在台湾的日子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些人基本锒铛入狱了。

譬如说袁斌夫妇,一个被送进了桃园看守所,一个被关进了龙潭女监,等待他们的是“刑期、遣返、刑期”三件套。

大家没听错,他们要服两次刑,因为大陆并不认可台湾所谓“刑法”和“刑事管辖权”。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台湾服刑羁押时间是不能抵扣大陆司法机关判决刑期的,回到大陆后,一切还得“从零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斌夫妇的经历,属实令人唏嘘,一个是国航最年轻的机长之一,在1998年的时候,月薪就过万了

另一个则是北京某小学的老师,才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人生,要干劫机这种“蠢事”呢?

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徐梅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我不想的,可是他非要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劫机事件的缘由

原来,袁斌之所以不顾妻子劝阻,非要搞一出“劫机”闹剧,和当时单位分房有关系。

他在1996年已经分到一套两居室了,不过他并不满意,想分到“更多更大的房子”,于是在单位分房的时候频繁表达这一意愿。

问题是单位不可能按照他个人的意愿来,一是房子有限,要优先分配给有需要的同志,袁斌家的状况已经不错了,可以稍等一等;

二来大家是排队分房的,按顺序明年他就能分到新房,只不过袁斌不愿意等了。

最终,个人私欲膨胀、心中怒火中烧的袁斌,想到了劫机,妻子一开始听到这话也觉得很荒唐。

可是拗不过丈夫,最终只得卖掉家里的车,收拾好衣物钱财,跟着丈夫一起上了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晓了,袁斌和徐梅虽然顺利抵达了台湾,可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香槟鲜花,而是镣铐囚房。

就连飞机上的那群乘客也跟着他们受了无妄之灾——不说惊吓,原本只要3小时的行程,硬生生被拖到了16小时。

好在其余乘客都安全抵达了目的地,至于袁斌和徐梅,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笑的是,袁斌还向台湾检察官表示:

“我们接受台湾司法制裁,希望能够一起在台湾坐牢,以后出狱了也能为台湾服务,发挥我们的一技之长……”

毫无疑问,这是奢望,很快袁斌就得知,他们可能会被判重刑,而且服刑后会被遣返大陆,这下子内心的悔恨真是无以言表了。

不过落得这样的下场,也只能说袁斌夫妇咎由自取,谁让他们“既坏又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坏”是指他们发起劫机事件,损害两岸关系。

事情发生后台湾民众怒火中烧,纷纷要求严惩劫机犯,一来是为了统一心愿,二来也是不想让外界认为台湾是“劫机犯的天堂”。

“蠢”是指他们看不清形势,都什么年代了还想着劫机,劫机后还以为自己能在台湾有个容身之所。

但凡将时间线往后推迟一年,看看劫机犯是怎么成批遣返回大陆的,相信他们都不会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1999年2月的“劫机犯集体遣返”事件,这次遣返还发生了不小的波折,而后来的袁斌、徐梅,也成了“遣返队”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集体遣返与众人结局

1999年2月8日,一架编号为“B-15237”的客机从台北起飞,目的地是金门尚义机场。

和别的客机不同的是,这架飞机的乘客不是普通人,都是劫机犯,用台湾媒体的话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劫机犯专机”!

这次要遣返的劫机犯,一共有九名,在劫机之前,他们之中有的是通缉犯、有的是躲债人,还有一些是社会闲散人员。

与袁斌一样,他们也以为劫机叛逃后能开启全新人生,没想到落地就要身陷囹圄“七到十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遣返的时候,这些人普遍已经被关了四五年。

在被遣返的路上,这些人就很担心回大陆后会受到清算,所以杨明德伙同另外三名劫机犯,准备再来一次“劫机”

为了实行这个计划,他们在上飞机之前还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些小铁片。

结果客机从台北飞向金门的路上出事了,杨明德用铁片挟持了负责押送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詹志宏。

虽然后来杨明德等4人被制服了,可场面的确不大好看,詹志宏的脖子都被铁片划得血淋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没有参与的5人被率先遣返,参与再次劫机的4人又被带回台湾,进行“审判”、关押。

然后迎接他们的依旧是被遣返的命运,截至2008年2月,这些人的遣返工作全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二度劫机”中,4名嫌犯之一的是师月坡“被判无罪”,当时就批准了遣返大陆。

不过直到2007年6月此人的遣返工作才开展,当时与此人一同被遣返的7人中,赫然就有袁斌、徐梅二人。

只是不知道,乘坐“海峡号”渡轮返回大陆的过程中,这二人作何感想?

毫无疑问,袁斌、徐梅等人回国后将依法受到审判,而且刑期不会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被遣返的刘保才、罗昌华等5人,基本被判了10~15年有期徒刑。

算上他们之前在台湾被关押的时间,近二十年时光就这么荒废了,属实令人感慨。

这也警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与此同时,促进两岸关系、早日实现两岸统一,是所有国人的共同心愿,任何人都不应该也不能加以破坏,否则必将落得“万人唾骂”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两岸关系相当紧张。

蒋介石甚至一度想着反攻大陆,以至于有些老兵被裹挟到台湾后,几十年难回家乡。

1979年后,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从书信往来、大陆探亲到两岸在“劫机”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是无数人矢志不渝努力才取得的成果,我们应当珍惜。

袁斌等人“劫机出逃”的行为,是对无数国人努力的辜负,应当严惩,以警示其他人不要效仿。

事实证明,这方面的举措还是颇有成果的,袁斌夫妇已然是“最后劫机出逃的人”,后来便没有此类事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998年10月28日袁斌劫机夫妻双双被收监》 华夏时报

《10·28机长劫机案始末》 长江日报

《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记1999年立荣航空遣返包机暴力劫持事件》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