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一时间手足无措,好在,再有半个小时李阿姨就到站了。#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一些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常常会在故事的重要环节安排一些巧合,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让小说整体的曲线更加波澜壮阔。

事实上,现实中也有一些无比巧合的事,甚至比书中描述得还要巧合,非常具有戏剧性。

2011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张晓娇的女孩,带着她新交的男友回到了老家江苏省宿迁市仰化镇,准备将自己恋爱的事告诉年迈的母亲,因为她早就和男友商量好了,只要双方的父母点头同意,紧接着就会筹备婚礼,结为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回到家中,当母亲见到自己男友的模样时,却再也无法冷静了,眼里含着热泪,不断哽咽着说道,“你们不能结婚,这是我死去21年的儿子”。

随即蹲下来,摸着女儿男友的头,说了一声,“二子,你终于回来了,妈妈好想你”。

那么事情真的会如此巧合吗?儿子已经死去21年,从未听到过关于他的半点消息,家人也都以为他不可能再回来,如今女儿却又恰巧将他带回来了,而且身份是男友?

一起来读读这一曲折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儿子夭折。

故事的主人公李阿姨,与丈夫生活在江苏省宿迁市仰化镇,夫妻俩勤勤恳恳经营着自己的温馨小家,没过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并给她取名“张晓娇”。

在当时,江苏省经济虽然发达,但人们或多或少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李阿姨原本不打算再生孩子了,但丈夫一再要求,让她再生一个男孩,家庭才更加圆满。

1989年年底,李阿姨又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婴。

出生那天天气异常寒冷,窗外也呼呼刮着北风,为了让孩子平平安安,夫妻俩不得不立马给孩子取一个名字,经商量,为他取名“二子”。

谁知二子一生命运多舛,才刚刚三个月就出现了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1月28日,这一天是大年初二,按照当地习俗,李阿姨必须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出发前,她带上了刚刚满三个月的二子,一是因为孩子还要吃奶,离不开亲妈,二是想让外公外婆见见宝贝外孙,给孩子包裹了两层被褥,李阿姨就匆匆踏上了火车。

火车行至中途时,天空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一阵寒风也悄然从门缝里钻进来,李阿姨怕孩子发冷,就下意识地将孩子的被褥包紧了一些,随后又摸摸他的额头,看他冷不冷,结果刚把手搭到孩子的额头上,就发现他早已发起了高烧。

出站后李阿姨立马抱着孩子去附近的医院诊治,不幸的是,等李阿姨赶到医院,孩子已经断了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阿姨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仍然要求医生帮她救救儿子,然而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孩子早已散瞳,必然已经无力回天。

第2天,李阿姨的丈夫匆匆赶过来了,娘家的母亲也紧接着赶了过来,三个人商量着,还是把孩子赶紧带回老家抓紧安葬才好,否则夜长梦多,对孩子很不利。

可是在当时,李阿姨因丧子心痛,实在舍不得孩子下葬,总是守在孩子旁边痛哭不已。娘家母亲看李阿姨如此伤神,怕她一病不起,就擅作主张,悄悄将孩子抱至一处河滩边,未做任何掩埋,丢下之后就匆匆离开了。

任凭孩子被小动物叼走,或是冲进河水中也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天上午,夫妻俩得知了孩子被抛至河滩边的事,急忙前来河滩边看个究竟,却发现孩子果然没有了。

不过,所有人都没再关注过此事,认为已经是一个死去的孩子,没有就没有了吧,殊不知整整过了21年后,李阿姨的眼前仿佛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一口咬定,“孩子终于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身世之谜。

孩子夭折后,李阿姨和丈夫虽然痛心不已,常常夜不能寐,但事情已成定局,再多的伤感也于事无补,倒不如把女儿张晓娇好好培养长大,等将来她嫁了人,有了出息,也能好好贴补家里,回馈含辛茹苦的父母。

小时候的张晓娇成绩不是很好,还没读完初中就已经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初中毕业后,父母多方考虑,只好让她提前步入社会打工。

江苏宿迁虽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但相较于南京和上海,显然还有上升空间,为了有更好的出路,张晓娇在一些亲朋好友的介绍下,背井离乡,前往南京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张晓娇18岁那年,母亲劝她赶紧回来,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也已经到了嫁人的年龄,如今丈夫早已去世,李阿姨便把她当成了唯一的赌注,希望她回到家中张罗婚事。

可是孩子大了就不会听父母的,张晓娇百般推脱,不愿回来。但奇怪的是,2011年的一天,张晓娇竟然打了一通电话给李阿姨,说自己交男朋友了,两人很相爱,准备回家见见父母,紧接着就要张罗结婚的事。

李阿姨自然欣喜不已,早早去菜市场买好鸡鸭鱼肉,准备迎接女儿和男友,这样就能给男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两人顺顺利利步入婚姻殿堂,这一天李阿姨已经期待很久了。

很快,张晓娇就领着男友小姜回到了老家江苏宿迁,与母亲李阿姨见面了,初次见面,李阿姨自然要打量小伙一番,再顺便问问他的家庭状况,可是,李阿姨仅仅看了小姜一眼,心情就立马变得沉重起来,“这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和自己已故的丈夫如此相像?莫非他就是21年前夭折的二子”?

李阿姨不敢声张,怕对方接受不了,只好快速做好一桌子好菜招待他们用餐,然后再去找自己的小叔子张宝利前来辨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分钟后,小叔子张宝利赶过来了,他趁小姜吃饭的间隙,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小姜,就盯着小姜的脸庞一遍又一遍地看,等小姜吃完饭,他又招呼小姜起身散散步,便于继续观察小姜,结果经过这样一番观察,张宝利彻底沉默了。

他来到李阿姨面前悄悄说道,“大嫂,真的错不了”。

由于张晓娇和小姜只请了三天假,吃过这顿饭,他们还要继续回南京上班,当天晚上,他们就匆匆坐上了返程的列车。

只是,等他们走后,李阿姨和小叔子张宝利彻底睡不着觉了。

如果小姜真的是当年夭折的二子,那么他和张晓娇就是亲姐弟,有血缘关系,是万万不能谈恋爱的,否则一旦被村民们得知,就会遭到数不尽的指指点点。

况且,如果他们结婚生子,就属于近亲结婚,将来生下孩子未必健康,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磨难。

张宝利和李阿姨商量着,准备将事情的真相告诉张晓娇,好及时阻止他们俩进一步发展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张晓娇却并不领情,当叔叔打电话告诉她,说她的男友是她的亲弟弟时,她不但不相信,还说叔叔是有意破坏他们的感情,随即在电话里指责了叔叔几句。

但这件事毕竟关乎整个大家庭的颜面,张宝利不可能袖手旁观,他决定坐火车前去南京,亲自阻止张晓娇和小姜继续谈恋爱。

可来到南京才发现,他们两个人早已辞了职,去了上海。

张宝利没做犹豫,立马又去上海的街头寻找两个人,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一家小吃店里找到了他们。

苦口婆心为他们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小姜才终于答应跟着张宝利回到宿迁老家,仔细查一查自己的身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宿迁,小姜说出了一段关于他的身世问题,“他说自己并非父母亲生,而是被一户姓王的人家,于1990年从仰化镇一处河滩边捡来送给他的养父母的,而且养父母告诉他,在他的包裹里塞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年初二”。

这个时间和二子夭折的时间完全吻合,让张宝利更加相信小姜就是二子。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张宝利匆匆去找小姜的养父母问个明白,结果来到养父母家,养父母却告诉张宝利,“小姜确实是他们从一户人家抱养回来的,但那家人并不姓王,而且孩子也不是从仰化镇的河滩边捡来的,至于说时间对得上,也纯属巧合而已”。

不过张宝利硬是不相信,认为小姜的养父母在说谎,为了得出事情的真相,他决定去找那户姓王的人家,问问他们当初有没有捡到二子。

可是来到王家后,王家人一口否认曾捡到过孩子,还说张宝利的行为属于臆想,是在无中生有,说着就要赶张宝利离开,如此一来,张宝利等于白跑了一趟,事情依然没有得到丝毫进展。

然而当张宝利路过村口时,却忽然被一位村民拦住了,他悄悄告诉张宝利,“王家人确实捡到过一个孩子,但被他们送到娘家抚养了”。

张宝利听到这话后,又匆匆赶往了王家人的娘家问个究竟,结果对方又告诉张宝利,“确实有这样的事,只不过那个孩子是个女孩,后来因为女孩身体有残疾,他们又转而将女孩送走了”。

事已至此,张宝利再也没办法探究下去了,只好让小姜去做DNA检测,看看是不是当年夭折的二子,很快,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小姜和李阿姨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小姜并不是二子,和张晓娇没有血缘关系,两人可以正常谈恋爱,结婚生子。

不过,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小姜和张晓娇的感情更深了,小姜甚至当着李阿姨的面说,“以后会像亲儿子一样为李阿姨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