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和书记去串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闵行考察时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一座城市,只有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下。

5月21日起,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全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在“今日闵行”全平台推出“走,和书记去串门”2024街镇书记访谈,跟大家共同感受既有“高度”也有“温度”的闵行,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汇聚更磅礴的力量。

今天(5月21日),专访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和书记去串门”2024街镇书记访谈由上海农商银行特约支持。

行政区域总面积78.51平方千米的浦江镇,是闵行区面积最大的镇,占了全区的1/5,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一二三产高度集聚、均衡发展、集于一镇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闵行区融媒体中心2024街镇书记访谈——“走,和书记去串门”中,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一边喝着浦江非遗IP代表獬豸咖啡,一边带大家去串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农宅,到宽敞明亮的新建校园,再步入新质生产力集聚的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既有乡间小路边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农宅,也有古典园林式优美的租赁社区,还有高精尖企业集聚的生态产业园……大而美、充满蓬勃生机的浦江何以留住人?

都市里的乡村

留住了生态,兴起了产业

在汇东村口一条连接闵行与浦东新区的乡村公路——闸航路上,这里有一间小卖部、一个公路驿站。小卖部门前的本地方言装饰墙十分抢眼,到了傍晚,这里时常可见年轻人聚集在小卖部门前的篮球场打球。离小卖部不远处,是一处独具葫芦元素的公路驿站,闵行区非遗套板葫芦工坊就坐落于此,这里展示有各式各样的葫芦制品,也是大家开展葫芦制作等各种活动的地方。这些看似寻常却藏着精心设计的“方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歇脚,也让人记住了闵行有一个乡村叫汇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驿站的对面,是村民们翻建一新的房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推门进入,年近七旬的村民谢金宝正在和邻居一起做本地塌饼,这样的聚会在谢金宝的家里十分常见。“村子越来越美了,村民们住在这里越来越开心。”谢金宝激动地说,

汇东村如何聚焦乡村振兴,多点发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陶兴炜向大家娓娓道来。

汇东村,是闵行区浦江镇6个保留保护村中唯一一个跨大治河两岸的村庄。依托闵行区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契机,汇东村加强招商引资,引入特色葫芦种植产业。如今,在村内,葫芦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村民都能参与,可以让村民不出户、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公路驿站处的闵行区非遗套板葫芦工坊,原先是汇东村的老年活动室,为了支持葫芦产业在村内落地生根,大家腾出房屋解决企业办公问题。现在这里不仅是展示葫芦的窗口,还联动了阳光之家的学员一起参与制作葫芦相关工艺品。

葫芦基地已经落地村里整整一年了,闵行区非遗套板葫芦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有福有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海洋也深有感触:在村企共同合作下,不仅葫芦形象IP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葫芦“产、学、研”融合了、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更好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村长效增收。“今年,基地首次推出了限量认购葫芦活动,各方咨询、认购十分火爆。”郭海洋介绍。

汇东村只是一个小小缩影。闵行区有10个保留保护村,浦江镇独占七席,其中大治河以南区域就有6个村,它们成片聚落,也是离市区最近的乡村都市片区。“大治河以南的6个保留保护村,作为闵行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建设,已被列入区委一号课题。这6个村的文旅、生态、美学价值,都有待进一步发掘,未来发展和产业导入空间还很大。”陶兴炜介绍说,目前,大治河南片区形成了以“一条保留带,六村齐振兴”的发展格局,将通过“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实施策略,着力推进大治河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力争把大治河南部区域,打造成为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的标杆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好民生事

倾听民意,畅通民心

去年书记访谈,家住浦江镇永康三居的徐阿姨十分关心家门口的教育办学情况。去年9月1日,七宝中心浦江分校正式开办,由于校舍还未完善好,孩子们在七宝中学本部学习生活,今年9月1日,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就要搬入新校舍了。在鲜花盛开的季节里,陶兴炜将大家带到了七宝中心浦江分校新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校舍、崭新的操场、绿化优美的步道,将学校映衬得格外美丽。七宝中学校长朱越向大家介绍,目前,新校舍已建设完成,就等开学同学们的到来。所有新招聘的老师也已提前进入七宝中学的管理团队,加入了七宝中学教研组和备课组,德育老师、班主任也有带教。与此同时,浦江分校的高一学生也都很优秀,在刚刚结束的第39届上海市科创大赛、上海市物理实验大赛、古诗文大赛中,浦江学子均获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浦江宜居宜业,浦江镇也积极为教师解决住宿问题,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建发·浦上湾小区,这里5%的住房用于公租房,小区环境优美,周边配套齐全,房型为小户型、精装修、拎包入住,尤其适合学校老师等特殊人才在此居住学习,现在也向这部分人群开启申请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浦江镇不断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未来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入驻浦江?陶兴炜表示,浦江一直把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好学校作为政府重要事实项目。目前浦江地区已汇聚了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2所特色高校资源,七宝中学、闵行中学2所市示范性中学,世外教育、上师大附中、福山实验3个品牌集团,随着这些优质资源不断导入,浦江教育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好格局,未来浦江教育将更加蒸蒸日上。

“民生连着民心,浦江镇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加以推进”,陶兴炜介绍,浦江镇一系列民生项目都有新的进展,仁济医院闵行分院已经试运营,这是一家按照二级医院标准重点打造高品质医院,为浦江中部地区老百姓就近就医提供新的选择。同时,永康养老分中心也将在今年建成启动,进一步保障居民养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此外,浦江镇的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召稼楼、杜行老街改造项目目前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过程中,再过几年,浦江镇将有一个更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高生活品质,领航经济发展

民生项目的建设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保障。离开宽敞明亮的新建校园,陶兴炜带大家来到了新质生产力集聚的产业园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生命健康产业园。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内还有着一个“浦江基因未来谷”,集聚着近200家的生物医药企业,互为上下游,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内循环产业生态系统,产、学、研、应用为一体,构建基因产业“龙头企业+医疗机构+研发机构+应用终端”体系,成为闵行生物医药重要组成部分与竞跑“未来赛道”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兴炜带大家走进了一家合成生物企业的研究中心凯赛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虽然不是生物医药,但他能够颠覆大家以往对一些材质的观感。”陶兴炜说。

步入凯赛生物产品展示厅,布料、衣物、水瓶、眼镜镜框等运用生物基聚酰胺技术制作的物品映入眼帘。令人惊讶的是,展厅内这些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都是用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材料制成的。这些植物经过层层工序,被制成一种透明的小颗粒,名叫“生物基聚酰胺”,因制作原料来自可再生植物,其产品碳排放相较于传统石油基产品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是由天然的棉花制成,一个是由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品牌产品‘泰纶®’制成。”凯赛生物助理总裁潘全名拿来了两个样品让大家触摸感受。潘全名告诉大家,“泰纶®”制成的布料触感跟日常用的棉花很类似,柔软且亲肤,制成衣服以后,吸湿排汗功效也非常好。此外,传统石油基制成的尼龙材料往往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才能染色,但泰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染色,且染色后的染液废水中残留染料更少,对环境友好。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客户选择使用“泰纶®”这款价廉物美的绿色材料。

据悉,凯赛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23年落地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生命健康产业园。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

近年来,浦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六大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提质倍增行动,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集群。在这块土地上,高楼大厦与绿色植被交织在一起,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浦江镇把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摆在现代化主城区建设的突出位置。接下来,浦江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引擎,为高效能社会治理和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陶兴炜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李逸 李芯怡

部分摄影:张熠楠 夏枫 陶颂华

部分供稿:浦小江

设计:陈怡婷

初审:张静雯(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