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的一天,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军长的傅崇碧正在指挥部中分析战场上的局势。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工作人员告诉傅崇碧:杨得志来了。

傅崇碧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亲自出门迎接杨得志。见到傅崇碧,杨得志立刻问向他:“战场上的局势现在怎么样了?”

傅崇碧听了,摇了摇头,然后无奈的说到:“还是老问题。我军战士的战斗力一定是强于敌军的,可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

还未等傅崇碧说完,杨得志便打断了他:“你猜我这次带了什么过来?500位志愿军战士!他们的作战能力可不输你手下的人,一定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傅崇碧听了,顿时生起气来,愤怒的吼向杨得志:“谁让你带他们过来的,你是不是疯啦?”

那么,傅崇碧口中的老问题是什么?杨得志带来500人,旨在解决傅崇碧的燃眉之急,却为何会受到傅崇碧的怒吼呢?

调兵抗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组建了起来,赴朝抗美。在前往朝鲜战场的队伍中,就有曾经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傅崇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崇碧

1951年6月的一天,朝鲜战场的指挥部中一片死气沉沉,将士们个个都垂头丧气。突然,傅崇碧站了起来,打破了这片沉寂:“人数少能代表什么吗?当年我们和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兵力不也远远不及他?但是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啊。我相信,我们的战士,一定可以以一敌三,取得胜利!”

原来,在不久前的第五次战役中,美军的总司令员李奇微发现了我军后方补给线脆弱且漫长的劣势,采取了一种名为“磁性后退”的战术,大肆破坏我军的后方补给线,导致我方前线的战事越发处于不利地位。

时任中国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很快便看出了敌军的企图,下达了“边撤边防”的命令。而傅崇碧则带领着六十三军临危受命:带着仅剩的兵力防守在铁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六十三军的问题很快传遍了全军,也传到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的耳中,杨得志低头沉思了起来,随后便向身旁的将士吩咐到:从十九兵团中调遣500名战士,随他一起,去六十三军见见傅崇碧。

将士听了,立刻就明白了杨得志的意思,脸上浮现出为难的表情。杨得志见状,询问他是有什么顾虑吗?

将士听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当时朝鲜战场上的战事非常紧急,我军一直处于劣势。别说傅崇碧领导的第六十三军了,就连他们十九兵团都随时面临着兵力紧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抽调出500名战士,那么十九兵团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可能都会处于吃力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杨得志听了,拍了拍胸口,告诉身旁的将士:不用担心,出了任何问题,他杨得志一人负责。于是,杨得志便带着500人的队伍,躲过了敌人的视线,顺利的来到了第六十三军的驻扎地,见到了傅崇碧。

在从杨得志的口中得知了他此番前来的目的之后,傅崇碧勃然大怒,他愤怒的问向杨得志:“谁让你们上来的?你是不是疯啦?现在的战事非常危险,这500名战士随时可能丢掉性命。况且,你自己队伍的兵力都不富足,缺少了这500人,你如何带着第十九兵团上战场呢?”

杨得志听了,反驳到:现在朝鲜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全部都寄托在了第六十三军的战士身上。他所带来的这500名战士,不仅仅是第十九兵团的战士,更是中国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战士

傅崇碧听了,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杨得志的决定,便点了点头。

铁原击战

有了这500名战士的加入,第六十三军团的军心顿时稳定了下来,后来,他们又在傅崇碧的领导下,与其他军团相互配合,取得了铁原阻击战的胜利。

铁原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处于朝鲜半岛的中部,交通发达,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历来就被视为一条交通要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原

而我军也是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将此处选为临时补给点,之后再在后方建立起新的防线。因此,铁原是否能够被守住,直接决定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是否能够扭转局势。彭老总更是直接下令:“铁原地区至少要再守住15到20天。”

临危受命的傅崇碧坚定的告诉彭老总:即使最后打到只剩下一个人,他也绝不会让美军前进半步。

美军自然也是清楚铁原地区对我军的重要性,发动了主要兵力,对铁原地区进行全面进攻。在刚收到任务的时候,傅崇碧便对敌我兵力进行了分析。他知道,若是正面作战,我军不仅会损失惨重,铁原地区更是无法被守住。经过几日的思考,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首先,他让六十三军之下的三个师按“品”字型摆阵,187师和189师分布在两翼,188师作为后方的预备队严阵以待,随时听候调遣。然后,他采取了纵深梯次配备的方法:少摆兵,多屯兵,以此来减弱美军的火力。

尽管傅崇碧的战术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鉴于我军与美军的兵力实在相差悬殊,所以志愿军在战场上还是损失惨重,屡遭战败。

见到此状的傅崇碧心急如焚,重新思考起如何才能以少制多,击退美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崇碧(图右)

一日深夜,傅崇碧望着熟睡的战士们发起了呆: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曾经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人数一直在不断减少,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了朝鲜的这片土地上,再也无法回到他们的故土了。现在这些正在熟睡的战士们,说不定哪一天也会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突然,傅崇碧灵光一闪:此时我军正在休息,那美军也不例外。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防备应该最为松懈。况且,自铁原阻击战开战以来,我军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若是在深夜主动出击,说不定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的傅崇碧立刻集结起将领,说出了自己夜袭美军的想法,得到了将领们的一致赞同。事实证明,傅崇碧的这条计策是非常有用的。美军多次被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耽误了原有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

尽管傅崇碧的这些战略暂时抵御住了美军的进攻,但是所有的人都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日,蔡长元找到了傅崇碧,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在多次的交战中,蔡长元发现美军不善攻击运动的目标。

傅崇碧听了后,回想起近几日的作战,拍了拍脑袋,表示自己怎么没有早点发现。之后,傅崇碧重新调整了战策,频繁调整阵地与队形,让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此,美军也无计可施。6月12日,在傅崇碧与六十三军的顽强抵抗下,阻击美军的任务被顺利完成,我军开始向伊川地区撤退。

家国情怀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结束。不容置疑的是,铁原阻击战的胜利是促进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局势,甚至被认为是迫使美军的高层做出停战谈判的标志。而傅崇碧作为第六十三军的军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

回国后的傅崇碧也是继续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他认为自己的军事能力尚且不足,还进入到了高等军事学院深造。1965年,担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职。

20世纪60年代初期,傅崇碧因为公事前往了重庆。期间,重庆的官员让他回乡看看。对此,傅崇碧默不作声。后来,在重庆官员的询问下,他才慢慢的摇了摇头,然后说到:

“我也很想回去,见见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见见父老乡亲,但是我现在无颜面对他们。当时,我和同乡的兄弟一起离开,参加革命。但是现在,不少人都战死在了沙场上。我真的不知道若是回去了,该怎么向他们解释……或许,我的出现只会让他们想起去世的亲人,从而更伤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崇碧(中间者)

最后,傅崇碧还是没有回家乡,直接返回了北京。在20世纪60年代的动乱时局中,傅崇碧也受到了牵连,离开了北京。直至1974年,他才重新回到了北京,继续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晚年的傅崇碧也是一直都关心着国家的发展。用他的话来说:就算不能上战场,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嘛!

21世纪初,傅崇碧从报纸上看到了希望工程这个项目,对此他十分支持。2001年6月的某天,他将儿子傅欣叫到了自己的面前,拿出一张银行卡对他说:“这是我这几年的积蓄,你拿着它,亲自送给四川省希望工程的负责人,告诉他们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做的更大、更好,让那里的孩子都有学上,让他们多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工程

为此,傅欣专门从北京去到了四川,并将傅崇碧的银行卡交给了四川省希望工程的负责人,在通江县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并且在事后,他告诉记者:

这次捐钱给通江县,傅崇碧本来是想亲自去的,以弥补三十多年前去到四川却没有回到家乡的遗憾。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傅崇碧年岁已高,无法承受住长途的奔波,因此才让儿子代表自己前去。临行前傅崇碧一再的嘱咐傅欣,告诉当地的负责人,不要为自己树碑立传,这都是他该做的事情。

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傅崇碧

傅崇碧的一生是光荣的。他在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朝鲜战争,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领导了铁原阻击战的胜利,为自己的一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晚年的时候,他仍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并且以身作则,教导子女,使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成就。让我们向傅崇碧前辈致敬!

看完傅崇碧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