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两年,“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说法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百度璩静”事件发生后,打工人们纷纷表示对“光环加身”的大人物们主动祛魅,很多时候重要岗位的人也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决策都是拍脑袋决定,在精英队伍中充斥着大量的“混子”。

“百度璩静”事件暴露的真正问题是,有太多商业领袖不会理性思考,也不会在决策前花时间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更糟糕的是,主动跳入“信息茧房”,只选择相信那些与他们之前的想法一致的证据和结论,变得过于自信。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的联合作者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看来,管理者身上发生这类问题,都是由同一个根本原因造成的,那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缺乏。埃尔德博士在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博士1980年创建的批判性思维中心担任执行主任长达25年,二人合著了四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图书。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可习得的技能。它是一种自我引导、自我约束的思维,它试图以最高的质量进行公正推理(reasoning)。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的人努力削弱自我中心(egocentric)和社群中心(sociocentric)倾向的力量,为建设一个更加理性、平等的世界做出贡献。

埃尔德指出,在组织中,两种“自我中心”思维时常同时出现,即出现在管理者身上的“控制性的自我中心思维”(我可以通过支配他人实现我的诉求)和出现在下属身上的“顺从性的自我中心思维”(我可以通过取悦他人得到我想要的)。而一旦组织陷入这两种思维的“死循环”,就很难避免决策非理性的后果。

理性的人可能会欣赏他人,但不会崇拜或理想化他们。理性的人可能有自己的组织,但不会在组织中受他人控制。他们不会期望任何人盲目地屈服于他们,他们也不会盲目地屈服于任何人。批判性思考者在所有关系中都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与《中欧商业评论》的对话中,埃尔德博士回复了围绕“批判性思维”的一大迷思——批判性思考者和“杠精”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她从词源角度出发,厘清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标准,以及,究竟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批判性思考者。

当然,即使熟练地掌握了上述所有概念和理论,也只是刚刚入门,决定我们能否向更好的思考者迈进的,是我们使用批判性思维工具检视日常思维过程的意愿和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批判性思考者把研究思维作为自己的第二本能,当你像植物学家观察植物一样关注自己的思维时,你就已经走上了卓越的人生道路。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

您在接受采访时用了survive(幸存)来形容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项工具对我们的重要性,为什么它“生死攸关”?

琳达·埃尔德: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思考思维的艺术,它思考如何改进思维,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它包括三个互相交织的阶段:分析思维、评价思维、改进思维。人类推理(reasoning)的过程需要批判性思维,无论是解决个人还是集体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们都需要最高质量的推理和思考过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因个人或集体做出错误决定而带来毁灭性后果的例子,这是为什么批判性思维事关生死。

问题是,高质量的推理通常是在隐形或者被遮蔽的层面发挥作用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在进行推理时,我们无法明确地意识到我们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打个比方,假设为人父母也可以分级,A代表最高等级,你属于B级,显然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高于平均水平,但假设你不想停留于此,假设你想成为A级,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你如何发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呢?

CBR:

我们杂志的宗旨是陪伴大中型企业管理者长期进步,在您看来,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管理者,会给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琳达·埃尔德:

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非常优秀、技术精湛,也很擅长推理,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由于推理过程在隐蔽层面发生,当他们想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我想指出的是,人类社会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批判性思考者,但还远远不够,否则我们不会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对话,我们也不会写《批判性思维》这本书来帮助人们提升推理能力。如果推理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人都可以做好,那么我们就不会在每天早上捧起报纸的时候,因为看到社会上还存在那么多不公而感到生理不适。这都源于决策失误背后的推理错误。

所以,一切都回到了推理,我们需要把这个过程从隐蔽层面“拔”到显性层面,最好的办法是将推理过程公开。为此,我们需要经常进行这样的对话,比如“我不太清楚你在说什么”“可以这么理解你的意思吗”“我不确定你现在是否在听我说话”“我认为这不是现在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没那么重要”等等。提高推理能力的必须步骤是把推理过程“显性化”。

CBR:

是什么在阻碍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

琳达·埃尔德:

是理智的傲慢(intellectual arrogance)。具备“理智的谦逊”(intellectual humility)这一思维特质的人愿意承认他们不总是拥有正确答案,他们会说,“虽然我昨天在会议上这么认为,但在掌握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后,我很快我意识到自己错了”。

总的来说,阻碍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可以归为两类——自我中心(egocentric)和社群中心(sociocentric)。

人类的自我中心有两种基本倾向:

• 倾向于自我服务,不断追求个人良好感觉,却自私地以牺牲他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代价;

• 倾向于坚持自我信念。自我中心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僵化。它常常将非理性信念视为理性信念。

社群中心思维是自我中心思维的直接延伸,它从根本上源于自我中心的两个基本思想倾向:

• 寻求自身或所在群体的欲望,而不考虑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 使群体的信念和行为合理化(无论这些信念和行为是否荒谬)。

人类非理性行为背后潜藏着这两组相互交织且内在联系的动力因素,这些因素驱使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阻碍我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因此不容被忽视。

CBR:

自我中心思维延续了千年,它是否根植于人的自我保护基因?

琳达·埃尔德:

我很高兴你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人们对自我中心思维的常见误解和辩护,即自我中心思维是出于自我保护。自我中心思维是一种高超的自我欺骗技术,自我欺骗程度越高,我们认识自己非理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就越不可能考虑自我中心思维以外的相关信息,就越没有动力去发展真正理性的信念和观点。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起点,“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性”(critical)指的是什么?它源自criteria这个词,也就是标准。理查德·保罗博士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梳理评估自己和他人思维能力的标准,在评估思维时,我们推荐以下思维标准,每个人都应该内化并经常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BR:

如何在企业和组织中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氛围?

琳达·埃尔德:

员工在组织内的权力结构中服从于管理者,除非管理者思想开明,否则很难实现。假如员工指出管理者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封闭、心胸狭隘、自私的人,这可能会被认为是粗鲁的。某种程度上,你的问题关于“员工如何‘操纵’管理者成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认为“操纵”在工作场所中是有毒的行为。

一个好的建议是,员工可以对管理者说,让我们一起读《批判性思维》并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你愿意支持并参与吗?当管理者理解了批判性思维工具,他们就会对这些工具持开放态度。但管理者通常想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基于公正的维度,换句话说,他们只是希望员工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为公司的利益服务,对自己却没有同样的要求。批判性思维不能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所有人需要尽我们所能努力改善所有人和物种的生活质量。

CBR:

具体到“裁员”的谈判场景,如何应用批判性思维工具?

琳达·埃尔德:

一种情况是,如果不解雇一部分员工,公司就会亏损甚至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主要关心的是员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中的一些人至少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岗位。如果不裁员的话,那么全员都会失业。

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公司非常富有,可以雇佣更多的员工,但它主要关注的是顶层的人赚最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公正性”能成为谈判中的核心标准。最优秀的思考者并不追求自私的目的,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熟练的自私型思考者。

我们已经谈了评估思维的标准,理智的美德是批判性思考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关乎思考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例如,明确在“知”与“不知”之间有一道明确的红线,而不是自以为知道一切,体现了一个人理智的谦逊。另一种重要的美德是理智的同理心,又称理智换位思考。这意味着我可以思考你的想法,同情你的处境,想象你的世界并站在你的立场。因此,如果企业主有同理心,裁员时需要采取一些行动,可以给被裁的员工3到6个月的时间找工作。可以想象,当我们都拥抱同理心,世界将会多么不同。这意味着关心共同利益,真正尽可能公平地思考,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和愿望放在同一水平,而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不通过践踏他人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具备的理智的美德

CBR:

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如何考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

琳达·埃尔德:

不存在任何一个简单的评估工具或流程。我在基金会招聘时会问应聘者的问题之一是:在雇用你后的六个月,我们会在你身上发现哪些现在发现不了的?对这个问题,人们很难撒谎或说“我觉得我很棒”之类的话,通常他们不得不说一些弱点。

我想说的是,提供面试的人必须自己先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如果面试者正在申请成为一名工程师,那么除了专业方面的测试,还要考察这个人如何成为团队合作者,比如,可以请他给主管写一份备忘录或一封电子邮件,考察他能否写得足够好,是否具备技术能力,擅长沟通……批判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评估答案。

CBR: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一味追求独立思想,可能容易被别人误解为“杠精”,怎么办?

琳达·埃尔德:

这是对批判性思考者这个词的误解。批评,或者说在推理中发现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不是全部。一个充分批判性思考的人不仅会发现问题,还会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他会很有创造力,会探索各种选择。他不是愤世嫉俗者,不是那些说“既然人类已经毁坏地球够多了,我们无法拯救它,所以算了吧”的人。

CBR:

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您认同这句话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Z世代中的流行?是否体现出年轻人普遍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具备批判性思维?

琳达·埃尔德:

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我所看到的世界。我还知道另一种说法:这个世界是由一群初中生或者小学生经营的。

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即人类常常是非理性的。我们创造了有毒的、令人不快的、不友好、不健康的环境。为什么人们会患上精神疾病?如果你想想我们生活的快节奏的世界,从早上起床,随便抓起东西吃,整天盯着手机和电脑。你不停地跑来跑去,跑去健身,跑去接送孩子去下一个地点,陷在你死我活、永无休止的竞争(rat race)里。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完全疯狂的脚本中,违背了人类被设计出来的初衷。

这背后的驱动力是我们的思考方式。从根本上说,我们允许世界范围内肆无忌惮的资本主义统治我们的日常生活。自从金钱存在以来,金钱就一直统治着人类的思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等级结构,一些人处于顶层,拥有最多的钱,处于中间和底部的人们承担几乎所有的工作,他们一直在奔跑。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并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假装我们没有这些问题。

你知道,历史上总有人说,这一代年轻人是不同的。20世纪60年代,也有一群年轻人致力于开放思想,鼓励人们停止战争、彼此相爱,紧随其后的原本应该是一个美丽新世界,但最终全部崩溃了。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导致那些“不一样”的年轻人,最终成为对世界最具破坏力的人。你问“年轻人是否普遍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具备批判性思维”,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CBR:

活在大数据编织的信息茧房时代,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倡导者和教育者,您有感到绝望的时刻吗?

琳达·埃尔德:

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受到社交媒体的强烈影响。除了批判性思维在线社区,这是一个订阅网站之外,我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账号。我认为人类应该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计算机世界中。

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没有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价值。网络本身就是一本爆炸性的百科全书,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并没有建立起智识标准,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假设,任何人在任何网站上所说的任何内容都是清晰的、准确的、相关的、广泛的、深刻的、重要的等等。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人并不了解社交媒体是如何运作的,也不了解社交媒体的本质是什么。网络上说的可能完全是无稽之谈,可能是犯罪行为,可能是不道德的,也可能是美丽、神话般的东西。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网络。

我在泳池边见过放不下手机的青少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现象。许多人无法忍受独自思考这件事。当你不能独自思考,你是谁?如果你整天离不开手机,你很可能无法很好地发展自己。我们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更需要一些时间来自我完善,这种完善不是通过社交媒体完成的。

简而言之,我想说的是,首先要深思熟虑,充分了解计算机是什么,网络是什么,基于网络可能发生很多可怕的事情。生活已经够艰难了,别让它变得更难。加入一些学习小组,和别人一起学习,一起变得更好。这是我的建议,掌控你的生活并发展你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