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散落着一座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其中,26—27号楼,即中国奥委会发源地——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办公旧址,见证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起源与发展。如今,这座百年老建筑经过精心修缮与藏品内装,以崭新的面貌重现昔日风采。

建成于1923年的26—27号楼,原为教职工宿舍,曾作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办公场所。当时约大校董王正廷、约大名誉博士张伯苓等发起创建,将该楼作为他们酝酿成立早期议事的办公地点。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科学的修缮保护,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让城市历史文脉与河滨风光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缮后的26—27号楼,不但不减当年的风采,还多了一番别样的韵味。走进楼内,一场名为“奥运从这里出发”的展览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这里通过图像文字展陈了上百件珍贵藏品,既有第一枚古奥运钱币、第一枚现代奥运会钱币、中国人带回来的第一枚奥运会官方参与者纪念章、学校教师值裁2004年雅典奥运会垒球比赛的裁判制服,也有圣约翰大学时期校友使用过的网球拍、垒球棒、棒球手套以及运动队队员合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珍贵文物中,不乏来自圣约翰大学后人的捐赠。如体育历史研究者和体育文化藏品收藏家蒋世玮、竞走运动员周余愚之子周明辉等人的贡献,使得展览更加丰富多元。特别是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运动员刘长春带回的“中华奥运第一章”以及谭咏麟之父谭江柏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亲笔签名,都成为展馆的亮点。谭江柏被誉为“谭铜头”,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足球界的领军人物,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周明辉回忆,他的父亲周余愚当年与“谭校长”的父亲谭江柏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从上海发船驶抵欧洲港口,再转陆路赴柏林参赛。他的签名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足球辉煌历史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政是一所具有浓厚体育文化底蕴的学校,此次修缮开放的26—27号楼将成为人们了解我国体育历史、感受体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新增了如1928年《万国运动会官方秩序册》、上海圣约翰大学运动奖章、顾拜旦编著《体育教育学》等20余件珍贵展品。随着中国奥委会“发源地”——26—27号楼的面世开放,这里也将成为学校校史馆、博物馆思政育人的新文化地标,通过展陈珍贵的奥运藏品,讲述校园体育故事,展示活力之城魅力。华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整合楼宇场馆等公共空间资源,把整个校园打造成具有浓厚文化韵味的“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稿/摄影:程清慧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