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小伙伴,童年是在农村地区度过的,这里拥有数不尽的花草树木,虽然很多叫不上名字,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呈现农村特有的风光。

在这之中,有一种长着紫色花朵的植物让人印象深刻,虽然看起来非常漂亮,但身上长满了小刺,稍不注意很容易刺到手,用《爱莲说》中“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来形容它,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又有谁知道,这种植物其实是能当野菜吃的,虽说它的味道比较清淡,但却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甚至每一部分都能被人类利用,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叫做什么吗?

贱草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会感到疑惑,毕竟“贱”这个贬义词,严格意义上讲虽然不算脏话,但给人的感受十分不适,通常用来表现人身份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这个字形容植物的话,那会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之所以将其称为贱草,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数量多,在农村地区似乎很常见。

当一种事物数量很多、很容易获得时,那它的价值大概率很低,也会显得特别卑贱,再加上这种植物身上浑身是刺,所以古人就将它称为“贱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们习惯将其称作“大蓟(jì)”“狗牙刺”等,因为没有多少人关注,所以它们的数量开始增加。

放任大蓟不管的话,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烦恼,因为它会抢夺周围农作物的营养,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它在古时候就不受人们待见,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害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曾让人深恶痛绝的植物,如今已经渐渐在农村地区消失了,而它的价值也渐渐被人们挖掘,叶子的价格在某些地区能卖到8块钱一斤。

成为宝贝草?

几十年前每到立春时节,父母就会上山挖野菜,有时我也会跟上去游玩,总能看到那种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它的刺儿比较多,但有很多人不知道,大蓟其实是一种可吃的野菜,无论拌着吃还是炒着吃,味道其实都蛮不错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蓟在许多人民心中,是补充营养的重要来源。

当然,条件好点的农户会从山里挖些大蓟根炖鸡汤,既增添了汤的味道,又能为人体补充一些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大蓟浑身都可以当作野菜食用,对人体健康还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因为此物某些部位在晒干之后,可以当作一种药材。

古代文献中对大蓟也有一些记载,认为它是清热解毒、补肝明目的良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时代,许多自然之物被赋予了重要作用,大蓟便是其中之一,常被古人们用来散瘀止血。

不过大家要记住:“是药三分毒”,大蓟在中医手上是一种良药,但在我们手上却不能准确把握用量,所以大家在生活中最好还是听从医生建议,谨慎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也有不少人将大蓟视为一种饲料,喂给家禽,可它的身上毕竟长有一些刺,喂猪时人们需要将其锤烂,再将其煮熟之后,才能喂给牲畜吃。

每到八九月份,山间就会出现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许多人调侃这是“爆炸头”,看起来还是蛮好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一种植物单从外观上看,和大蓟长得很像,它就是“刺儿菜”,也叫做“小蓟”,那么这两种植物究竟怎样分辨呢?

大蓟和小蓟如何区分?

这两种同属菊科蓟属,在名字上相似,外表也很相像,但本质上还是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从高度上来说,大蓟无疑是“兄长”,“身高”可以轻松超过1米,直奔1.5米,反观小蓟就矮很多了,通常情况下只有30-100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我们在山间游玩,看到一株高大挺拔,带刺并且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时,那它很有可能就是大蓟。

另外,大蓟与小蓟的叶片形状也有明显区别,前者叶片宽大,叶缘有明显的深痕,茎和枝都有条棱,边缘则是布满了粗大的刺儿,后者茎上也有棱,但幼茎上通常伴有白色蛛丝状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刺的粗细,或许就能分辨出植物究竟是大蓟还是小蓟。

当然,判断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叶子,大蓟的基生叶片开裂很深,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而小蓟的叶片全缘或微齿裂,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这点就比较容易区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者的花朵形态也有差异,大蓟的花朵看起来比小蓟要大一些,盛开时像是一个绚丽的小刺球,而小蓟的花朵形状较为纤细,花朵直径通常只有1-2厘米。

虽然它们有众多不同点,但在中医药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都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前,大蓟在山间数量还是蛮多的,但在近些年来,它们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蓟数量为何变少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医学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大蓟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以前人们只当它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野菜,可如今呢?它们已经成为重要的药引,在医学领域上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就有不少人把目光放在大蓟身上,大量挖掘就让它们的数量开始骤降。

当然了,在现代农业中,农药与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使大蓟这种“野菜”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田间地头、河边沟旁到处可见的大蓟,如今却因为农业生产的标注化,被视为“杂草”给清除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数量这才降下来。

再者说,以前的人们生活苦,需要依赖大蓟这种野菜,作为日常膳食的重要补充,如今哪还有人吃它呢?更多地是依靠超市里的蔬菜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野菜到补品再到消失,大蓟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对此,各位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