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省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推进会在郑州召开。会上,洛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靳灿欣以《精准施策 强化实效 普法助力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了典型发言,详细介绍了洛阳市近年来精准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经验做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围绕“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谁来普”四大主题,深入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通过分众化、差异化普法,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精准普法对象,确定“向谁普”

洛阳市印发《“精准普法基层行”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专案》,专案明确以外出务工人员多、矛盾纠纷突出的农村地区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农村留守人员、中小学生、老年群体等为重点对象,以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为重点内容,广泛开展专项普法。在41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依托独特文旅资源禀赋,开展“牡丹之约 法润洛城 ”专题普法,深度融合牡丹文化,把履行职能、文明管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过程变成生动有效的普法实践。全市200余家单位参与此次宣传活动,累计开展线下普法活动5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0余万份,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普法内容,明确“普什么”

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普什么。只有当一个个法条被嵌入到使用场景中,才能让使用它的人真实感受到它的深度、温度和力度。今年3月,洛阳市司法局收集群众法治需求调查问卷8000余份,紧贴群众关心关切,分析问题具体涉及法律。根据群众普遍性的法治需求确定重点“普法”清单,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治微视频拍摄。法治微视频采用“以案普法”“律师说法”“情景剧说法”等形式,每月围绕一个重点,如“民法典专题”“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党内法规专题”等,重点阐释法律知识,讲述人民群众身边的法律故事。截至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拍摄法治微视频77个,单个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最高播放量1.1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普法形式,探索“怎么普”

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普法宣传实效。以“指尖普法”为抓手,建设“洛阳普法”微信小程序,打造“智能化”法治融媒体平台。目前“洛阳普法”小程序注册人数5.9万人,“洛阳普法”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2.9万人。创作“洛阳普法”“孟小鲤”“龙鲤”“小龙普法”等普法形象LOGO,打造“小鲤说法”“龙鲤说法”“小龙普法”“竹乡说法”等法治宣传品牌,推出“律师说法”“普法微剧场”“唱法戏曲”等系列普法短视频,探索进行抖音说法,引导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形成新媒体普法集群效应,实现洛阳普法产品品牌化、专业化。《古今探法-走进二里头》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砍树之争起纠纷 人民调解促和谐》荣获省法治动漫微视频比赛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法治文化作品,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八五”以来,洛阳交通广播、洛阳市交警支队联合制作播出《交警面对面》交通法规法治专题栏目88期。《洛阳令》《清风明月》《哑女告状》《铡赵王》等法治文艺作品送戏下乡近100场。《乡村警官》《扫黑决战》《防范电话诈骗》等17部法治电影下乡超6700场次。曲剧清唱《咱来说说民法典》、豫剧《七品芝麻官下乡来普法》、诗朗诵《习近平法治思想放光芒》等节目成为孟津区送法进农村的“王牌节目”,由调解员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品《忙人刘三强》也被搬上舞台,引发群众热烈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入基层群众,落实“谁来普”

发挥“法律明白人”熟悉乡村公共事务、了解社情民意优势,开展走村入户法律宣传,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向群众解读和分享法律常识。今年3月,洛阳市司法局、市委组织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洛阳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推动“法律明白人”在法治宣传教育、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法律明白人”15858场次,培训81208人次,实现每个村(社区)培养5-8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法律明白人”参与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旁听庭审、送法下乡和帮扶等活动6000余场次。(李海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滢滢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