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跟着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长大的孩子,都会对他们产生依赖,分开就会产生一种叫分离焦虑症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很常见的的一种,是因为孩子太小,依赖一个人之后,就对这个人产生了安全感,一旦离开,就没有安全感了。

但作为家长,总会有一些避免不了的事情,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时候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呢?亲贝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平时要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分离焦虑症,跟日常家长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每天都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做好,时刻围绕在孩子周围,那么只要不再身边了,孩子就失去了安全感,情绪就会变得很焦虑,主要表现为不安,哭闹。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比如,小的时候跟孩子分床睡,等孩子大一点,就跟孩子分房睡。让宝宝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玩玩具,吃饭。养成自己独自玩的好习惯。

2、提前转移孩子的情感寄托

家长知道自己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不再宝宝身边时,要提前给孩子找一个情感寄托,比如自己不再的那段时间交给谁照顾,就提前让孩子多接触临时监护人,培养感情,一下子就换人,孩子是很难接受的。或者给孩子一个期待,比如等回来会给孩子带礼物,这样孩子会满怀期待,每天都很开心的等待自己回来,情绪会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如果孩子稍大一些的话,可以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3岁的孩子都可以听得懂道理了,家长可以用孩子的方式跟他们交流,教他们要学会独立,而且一定要告诉他们,自己只是出差,工作一段时间,几天,就会回来。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地学会接受这种爸爸妈妈不再的情况,能够自洽。

4、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会有分离焦虑症的一个原因是担心爸爸妈妈离开了,自己什么都不会,都做不好。无论是什么时候,家长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要孩子单独完成开门关门等简单的事情,吃完饭自己去放碗筷,收拾自己的房间,不要等有一天孩子要离开家长独自生活时,他才知道自己什么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