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有什么想法,一起来说说。”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县公安局民警辅警进城下乡,在单位企业、行业场所、村组社区及村民家中,与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话平安、解难题。

今年以来,吉安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融入“派出所主防”工作日常,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走访摸排、集中化解、法治宣传,通过联巡早发现、联调快化解、联宣促预防,拉起预警、调处、法治“三张网”,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网格联巡,扎紧隐患排查“预警网”

为完善矛盾纠纷预防体系,吉安县公安局积极推动网格深度融合机制,全面整合全县村组、社区等网格员力量兼任治安信息员,按照“1+1+N”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1名专职辅警、N名网格员,建立起“民警包片、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三级体系,健全日常巡查、协调联动长效机制,逐家逐户走访登记矛盾纠纷情况。

走访中,民警辅警和网格员积极探索打开群众心结的好方法,创新“脚勤走、嘴勤说、脑勤记”社区警务“三勤”工作法,通过“警民议事”“警企恳谈”等方式,让群众敞开心扉,零距离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捕获苗头性、隐患性矛盾纠纷。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吉安警方采取“一天一汇总、一周一推进”的方式开展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实现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分级分类,列出处置清单,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及时管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多元联调,织密共治共享“合作网”

“不知道怎样表达我的谢意……”近日,陈女士来到北源派出所,为办案民警送去锦旗,连连道谢。

3月22日,北源派出所受理一起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案。经审查,嫌疑人李某违法情节轻微、自愿认罚。民警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展开调解。最终,李某主动赔偿陈女士损失,双方长达十年的土地纠纷得到化解。

连日来,吉安县公安局按照“一个问题、一名民警、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四个一”包案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

工作中,该局积极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体系,在各派出所建立“一站式”联调室,健全与政法、综治、乡镇之间的工作联席机制,推行“一分析三报告”制度,定期分析、研判、评估治安形势,协商解决“三调联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开展劳资、医患、山林土地等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此外,构建“警力+民力”多元协作,在各乡镇建立人民调解室,选聘村干部、退休党员等为人民调解员,并引入各行各业权威人士、“两代表一委员”、律师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为调解提供更多力量支撑。

全警联宣,构建平安和谐“法治网”

“过去,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有时会因琐事而大打出手,现在,遇到纠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依法解决,而不是‘靠拳头’。”提及民警辅警在村里开展普法的效果,登龙乡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政龙连连夸赞。

吉安县公安局依托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开展“入户+宣传+培训”系列普法活动,组织派出所民警、驻村辅警、网格员建立普法工作队,通过入户宣讲、举办法治讲座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普法;通过“村村通”广播、工作微信群等平台,推动法律普及、援助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驻网格,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

同时,吉安公安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村级法律顾问以及村“两委”成员,组成兼职普法小组,并定期召开培训会,让普法小组成为公安机关排查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风险的有力助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