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正当印度大选如火如荼进行,莫迪忙着四处开展竞选活动之际,坏消息却接二连三传来了。

关键时刻,莫迪收到了3条坏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前印度陆军上校在加沙身亡,谁干的?

16日,印度外交部证实,一名印度公民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遇袭身亡,此人名叫卡莱,46岁,1998年进入印度陆军服役,2022年退役。4月中旬,卡莱开始为联合国工作,担任联合国安全和安保部的安全协调员。

事发当天,卡莱正与另一名同事驱车前往位于拉法的欧洲医院,途中车辆遭到袭击,卡莱当场身亡,另一人身受重伤。

对于卡莱的身亡,印度外交部表示“深感悲痛”,将派出人员全力协助将其遗体运回印度,同时就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与有关当局保持联系。

但目前,没有任何组织或势力宣布对该袭击负责。

不过,从眼下局势来看,以色列军队与哈马斯等武装势力正在加沙展开对抗,不出意外的话,袭击应该就是由双方势力中的一方发起的。

其中,以色列表示,将对此事展开调查,但并未承认该袭击与其有关。哈马斯一方则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莫迪政府就该感到头疼了。

一方面,由于不知道袭击者是谁,印度政府很难与双方势力展开联合调查,尤其是与哈马斯一方的势力,沟通难度是不小的。

另一方面,印度陆军退役上校在加沙遇袭身亡,这事引发了印度军民广泛关注,若莫迪无法就此事给出一个令民众满意的交代,不仅将影响其此次参选,更将对印度的国际形象造成打击。

但目前,莫迪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然而,正当国际社会都在关注,莫迪政府会如何应对此事之际,印度内部爆发了大规模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二,印度学校频频收到“炸弹”威胁,恐慌情绪开始扩散。

16日,《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坎普尔警方表示,近期该地区7所学校陆续收到了炸弹威胁邮件,引发民众担忧,舆论迅速发酵,目前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该报道还称,自从5月1日开始,印度首都辖区内,已经有至少200所学校,以及多家国际机场和数家医院陆续收到了类似炸弹威胁邮件,导致这些设施内的人员一度被大规模疏散,引发巨大恐慌。

经过初步调查,印度警方表示,其中一部分炸弹威胁是“恶作剧”,剩余部分炸弹威胁仍在调查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大选从4月中旬拉开序幕,预计将持续到6月初,因此从5月开始,印度各党派对于大选的角逐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内部动荡四起,似乎不是单纯的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忘了,印度内部存在诸多反政府武装和“极端组织”,如今印度多地相继收到炸弹威胁,不排除是这些势力意图营造一种“狼来了”的氛围,而后突然发起袭击的可能。

更要注意,前不久,印度安全部队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发生了激烈交火,目前此类交锋仍在继续。

因此,如何避免印度在大选进行时、本就动荡不断地情况下遭到恶意袭击,引发更大动荡和混乱,是莫迪如今不得不考虑的关键。

然而,相比印度内部的动荡与混乱,更令莫迪感到头疼的,或许是美国的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三,印度给伊朗送去大礼后,美国给印度“下马威”了。

日前,印度与伊朗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的港口开发合作协议,涉及伊朗南部的恰巴哈尔港,同时该港口还靠近伊朗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最关键一点,印度与伊朗签署合作协议后,将会参与运营,这将涉及伊朗与印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在对伊朗实施全方位制裁,印度此举,无异于给伊朗送去大礼,并帮助其在西方制裁网络上撕开一个大口子。

对此,美国当即发出了警告,称任何考虑与伊朗进行商业往来的国家都可能遭到美国制裁。

很显然,美国虽然没点名,但就是在警告印度。

作为回应,印度也很强硬,表示将“致力于”向美方解释这个战略性港口的益处,并认为美方不应该持有“狭隘观点”。

言下之意,印度心意已决,不会因为美国的警告而做出改变,并认为美国不应该“斤斤计较”,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料到,对于印度这一回应,美国显然是不满的,不排除后续采取措施向印度施压的可能。

尤其是,近期加拿大就“锡克教领袖尼贾尔遇刺身亡事件”逮捕了4名印度公民,令莫迪政府处境被动,美国也没少对此事搭腔。如今,印度继续与美唱反调,白宫很可能在此事上继续找印度的茬,甚至不排除在印度大选期间、暗中给莫迪“使绊子”。

可见,莫迪如今的处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为过了,要想顶住重重压力开展竞选活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来,且看莫迪会如何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