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建乡绿春坝原名鹿村坝,古时这里有一条大路经过这里通往县城,传说有背二匠(古时候山里的货运到县城靠人用背篼背,有的人专门从事这样的运输工作,人们称他们为背二匠)背货路过此地,看见一群野鹿在村子旁的河边喝水,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鹿村坝。因鹿村坝与绿春坝谐音,人们在书写中将鹿村坝误写为绿春坝,沿用至今。

2021年,合村并社时,三建乡八角庙村与绿春坝村合并组建成现在的绿春坝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古村落依山而建

“绿春坝村依山傍水,境内地貌类型复杂,有高山、沟壑、梯田、缓坡,自然环境种类丰富,形成的大地景观各异,整体景观风貌为显著的高山乡村生态景观。”三建乡党委宣传委员陶晓龙说。正由于山高谷深,植被丰茂,地貌奇特,风景迷人,绿春坝村(保家楼)荣膺2020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人文历史丰厚

保家楼隶属三建乡绿春坝村。该村落聚居地位于半山腰,以传统建筑为中心,沿袭“依山而建、择险而居”“聚族而居、自成一体”的传统。整个村落坐北朝南,正面开阔,四面梯田环绕,水源方便,同时可避山洪。

“目前,保家楼有传统建筑数量20栋,传统建筑总面积5200平方米,户籍人口125人。昔日古村落,如今有了新面貌,焕发出蓬勃生机。”近日,陶晓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古村落一角

据保家楼常住居民廖周全介绍,该村落为廖氏先祖所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

“为什么廖氏先祖要建这么一座院落呢?原来古时候这个地方山高林密,强盗多,土匪也多。廖氏先祖明洪武二年从福建顺昌入川来到三建,多次受到土匪抢劫,于是修了这座宅院,因为它具有防守保家的作用,所以被廖氏族人称为保家楼。”廖周全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古村落建筑错落有致

保家楼的规格是按廖氏先祖的要求修建的,正堂屋到地坝是七步石梯,石梯宽四米,两边厢房外面有平台。横堂屋门外有平台,从平台下地坝有三步石梯。地坝用青石铺成,长16米,宽5.5米。在石地坝的外边还有一个土地坝,土地坝中间有一个旗杆墩,墩为八角形,用青石雕成,高1米。石墩八面都有浮雕,图案为花草,非常精致。横屋外面建有一炮楼,是用来防土匪的。院子的正前方是朝门,门柱为青石,大门外有一对石狮,威武雄壮。整个院子正屋高,横屋低,远看就像一把椅子。

楼院建成后,为了保家,廖氏家族的子孙勤于习武、读书。到入川先祖的第三代,廖新惠考取了武状元,他武艺高强,能跑马射飞燕,百发百中。由于廖家人武艺高强,土匪奈何不了保家楼,该楼院也就一代一代得以完好保护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古村落古树

“但是在1982年,历经200余年风雨的保家楼遭遇有史以来最大洪水,炮楼、部分房屋都被冲毁,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像茶盆一样的石地坝和20多间老房屋了。”廖周全遗憾地说。

多产业融合发展

绿春坝村(保家楼)静卧在龙河峡谷的山褶里,站在高处望去,动车不时呼啸而过,龙河静静淌过村庄。古朴的巴渝民居错落有致,点缀在一片葱茏之间。

当地村民廖长志介绍,以前村民们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兼有养殖猪、牛、羊及鸡等畜禽。但都不成规模。近年来,大家因地制宜,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大力种植雷竹笋、板栗、桃子、李子等经济作物,并搞起了冷水鱼养殖,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特别是2018年,村里引进资金对保家楼古民居进行生态修复,让破败老屋变成雅致民宿,撂荒坡地变成花卉基地,半百老农变成时髦股东……随着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有条件的村民经营起小作坊、小餐馆、小商店,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陶晓龙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打造的民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给保家楼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发展乡村民俗和特色产业,让古老村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陶晓龙介绍,保家楼以发展民俗旅游项目为契机,还完成了旧房整治、道路改善等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企业实施生态修复,区域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曾经的“脏穷乱”变成了现在的“绿富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大家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楼古村落乡村旅游产业

“下一步,保家楼将秉承能延展、可持续、有回味的原则,打造回乡里、忆乡情、吃乡菜、识乡趣系列主题,用故事和文创的手段复刻、记忆和传承乡土文化。”陶晓龙说。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