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14亿人口,为什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印度却在大量出口粮食?

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在人数上都差不多,要说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是不是在很多问题上做出的选择都应该有一些相似性,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拿与百姓生活最为相关的粮食问题来说吧,中印两国的决定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这你敢信?

按理说,想要满足这么多人口的粮食需求,怎么也应该好好打算,及时囤粮,免得走到“弹尽粮绝”那一步,可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究竟做了些什么?难道印度背后还在偷偷筹划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被理解的选择

印度,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国家,不仅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还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为什么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还会大量出口粮食呢?

这后面的原因可以说涉及多个层面的,包括政策推动、经济利益、文化因素以及地理优势等等。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关于农业方面的政策,要知道一项政策可以直接影响一个行业未来的走向。

印度政府为了帮助农业发展,让农民兄弟们收入高一点,补贴政策可以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出台。这些政策一落地,农民兄弟们的腰包没那么紧张了,种粮食的劲头也更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朋友种地的想法强烈了,那硬件设施也要跟上。

于是,印度政府投了不少钱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比如修水利、铺路、建仓库,都是为了让粮食种得好、运得快、存得住。

而且,政府还引进了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让产量和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这些政策和投入实打实的获得了收益,印度的粮食在国际上口碑直线攀升,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再来看看经济这块。农业在印度经济里占的比重可不小,粮食出口给印度挣了大量的外汇,对经济增长有不小的帮助。谁会放着钱不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当然也舍不下粮食出口这块肥肉。现在全球人口越来越多,大家生活也越来越好,对粮食的需求是水涨船高。

这个趋势让印度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值钱,给印度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好处。

经济上的正反馈,也让印度农民更愿意多种粮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文化因素我们也不能落下。印度是个农业文明古国,种地都种了多少年了,对种粮食这件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传统。

农民对土地和粮食的热爱,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都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印度的粮食生产和出口。这种文化背景让印度人在种粮食上追求精益求精,保证了出口粮食的品质,卖出的价格也能更高一些。

最后,不得不说说印度的地理条件。印度地理位置不错,有大片的农田,气候也挺适合种粮食。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条件都在眼前了,印度哪儿能当做没看见?肯定要好好地利用土地多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肯定有很多人疑惑:印度把粮食出口了,自己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怎么办?其实完全不用担心!

印度的农业生产能力相当强大,即使出口了大量的粮食,但其国内的生产仍然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印度政府还会进行粮食储备,以应对可能的粮食短缺。

比如,在丰收年份,政府会收购部分粮食作为储备,以便在粮食短缺时投放市场,稳定粮价。

所以说,尽管印度在粮食出口问题上的选择看起来有些“小众”,但它们确实也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作为跟印度相似人口规模的中国,又是怎么对待粮食问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世界找粮,原因为何?

中国是否像印度一样大力出口粮食?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中国还铆足了劲满世界找粮。

为什么中国要在全球粮食市场上如此积极地寻找资源?这背后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归根究底就一个,为了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都要先让人民吃上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需求量之大可想而知。

人多了,自然吃得就多,这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逻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食物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的层面,更追求“吃好”。

这种对高质量食物的需求增加,促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面积寻找那些品质上乘、口感佳的粮食。

除了人要吃的粮食,饲料用粮的需求也不容忽视。中国的养殖业规模庞大,对饲料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玉米、大豆等作为饲料主要成分的粮食,其需求量更是节节攀升。

然而,国内的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从国外进口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中国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和保证农民利益也是进行粮食大量进口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为了提高农业效率,满足国民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政府需要逐步减少对某些传统粮食作物的依赖,进一步增加对其他更有营养和经济效益的粮食作物的进口。

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农民收入稳稳当当的,市场是不是不能出现太大的价格波动?那就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控才能达成目的。

怎么调控?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办法就是进口粮食。政府可以通过多进口点或者少进口点粮食,来调整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这样农民兄弟们的收益就能得到保障了。

简单说,就是用进口粮食这个工具,来让农民收入更稳定,市场价格也更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最近这些年的贸易和经济战略也导致了我们不得不满世界买粮食。中国进口粮食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也是为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贸易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平衡进出口,减少贸易顺差,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后的生意自然就更好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满世界找粮”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相当重视粮食安全。粮仓都没有填满,如何去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做这些也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有一说一,中印两国在粮食进出口问题上差别实在是太大,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两个粮食大国,它们不同的选择对于全球粮食问题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不同,影响不同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进出口政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两国的粮食贸易政策不仅关乎其国内粮食安全和经济利益,更对国际粮食市场稳定与发展意义深远。所以,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忽略。

先说我们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吃的东西自然也就多。并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手头宽裕了,也愿意在吃饭这个东西上多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也并没有做到每一种粮食都是顶尖水平。为了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去其他国家进口它们那些优质食材。

再加上我们的需求实在是大,这么一来,国际上那些种粮食的国家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大买家,中国的巨大需求给他们的农产品打开了一个超级大的市场,巴不得中国多来几个大订单,让他们数钱数到手抽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一增加,国际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跟着上来了。

因为中国买得多,粮食的供需关系就直接被影响了,在需求大于供给这种情况下,国际上的粮食价格也就跟着涨。

这种价格的波动,对那些出口粮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

他们得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种粮食的效率和质量,才能跟上中国的需求节奏,在这场全球粮食竞争中站稳脚跟,避免自己错失一个“赚大钱”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中国,再来看看印度。印度这个国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出口的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响当当”的名牌产品。

印度的粮食出口量,对全球粮食供应来说,简直就是宛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通过卖粮食,印度不仅大赚一笔,还让自己在全球粮食市场上说话更有底气。

然而,印度的粮食出口政策也是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候,为了保护国内的粮食供应,印度政府会突然限制粮食出口,或者提高出口的关税。

这种政策上的变动,就像是给国际粮食市场投下一枚枚“炸弹”,让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瞬间波动起来。

本来买家们心里的预期都定下来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属实让人招架不住,总是这样做,谁还敢跟印度长期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粮食安全可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的粮食政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到全世界。

中国选择进口,自然是会影响到整个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因为谁都想跟我们做生意。而印度选择出口,不仅与自己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说不定还会对其他国家的粮食问题造成威胁。

正如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印度在粮食出口政策上还是要做到相对稳定,免得大家不敢再跟它们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大差不差的人口条件,中国和印度却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中国满世界购买粮食,只因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而印度却是任性出口,经济利益才是它们最大的追求,出口粮食才能让他们腰包鼓鼓。

现如今,很难说谁的选择更为正确,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至于未来两国在进出口粮食问题上又会怎么处理,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莉莉

编辑:夜雨声烦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