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11:30,记者还未踏进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东凌镇新屯村那王小学的校门,阵阵饭香便扑鼻而来。正值饭点,孩子们有序地排着队前来打饭,为孩子们盛饭的,便是这所小学仅有的两位教师——丈夫黄永勇、妻子黄秀碧。

为方便当地留守儿童上学,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俩守着村子唯一的教学点,一教便是30 余载,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夫妻学校”。我们走进那王小学,走进这对夫妻坚守教育初心的内心世界。

初心永不改

东凌镇距离德保县城70多公里,是德保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那王小学所在的东凌镇新屯村位于大山深处,绵延的山脉挡住了外地老师的来路,也挡住了山里孩子的出路。

1987年,黄永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东凌镇的陇门小学、登限小学、陇务小学当代课老师,2004年正式调到那王小学。黄秀碧是土生土长的新屯村人,受到退休老教师父亲的影响,从1993年中师毕业后便扎根在那王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交通闭塞,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年轻教师留不下来。”黄永勇说,“1997年我们俩结婚后,为了方便教学,吃住都在学校。”2019年后,那王小学其他教师陆续外调,全校教职工就只剩下了他们夫妻二人。

“老师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老师不要走,我们想读书……”黄秀碧告诉记者,她们夫妻俩也曾有大把机会可以调走,但面对家长和孩子的心声,“我们不能离开,山村需要我们,我们情系这里,留恋这里,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乡亲们。”

那王小学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梦想,还有新屯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

“还好有他们夫妻俩在,要是学校关了,我这一把年纪也不会开车,要如何去镇上接送孙女上下学。”一年级学生班彩线的奶奶告诉记者,她对黄永勇、黄秀碧夫妻俩满是感激。

就这样,昼夜更迭,寒来暑往,黄永勇夫妇将青春挥洒在大山里的方寸之间,已快到退休的年纪,“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离开需要我们的孩子们。”这是他们从走进那王小学那天,坚守到如今的信念。他们希望一直坚守在这里,力所能及地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直到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心育桃李

宽敞的教室,写满板书的黑板,略显陈旧的桌椅……一年级的4个孩子规整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地听黄永勇讲解数学知识,他们时不时举手抢答,课堂氛围活跃。

因为“师少生多”,为了更合理地安排各年级的课程,不影响教学进度,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实行“复式教学”:先给一年级讲课,二年级自习;然后是给二年级讲课,一年级做作业;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则轮班讲课。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图画、音乐、体育等等。下午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孩子在体育课上打打篮球和乒乓球,每堂课都充满着欢声笑语。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为了适应当下的多媒体教学,黄永勇夫妇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设备。若是在多媒体教学上遇到疑难问题,他们就会向在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任教的女儿请教。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逐渐随着父母离开了当地,或者物质条件好了之后就转学到了县城就读,目前三个年级学生加起来只有14人。

“2014年至2015年,学校还有138人,有整齐的六个年级,5名教师职工。”回忆往昔,黄永勇恋恋不舍,“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来报到,只要教育部门同意办学,我们就坚持教下去!”

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怀下,黄永勇和黄秀碧夫妻已先后转正,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他们执着投身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为老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百色市优秀教师、德保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并于2021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真心护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喜欢吃黄老师做的饭菜。”一年级学生覃善宁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平时都是跟着奶奶生活,他非常喜欢学校,“学校有同学,有老师,有可口的饭菜,比在家里还温馨!”

“青菜、木耳、肉片和鸡蛋吃得多,我们做饭简单,但保障孩子们基本的营养没问题。”黄永勇表示,夫妻俩为14个孩子都申请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每个孩子每天有5元的补贴。学校的食材都由配送公司每周送到学校,再进行分装冷藏保存。为确保孩子的饮食安全,夫妻俩对每天的饭菜都进行了留样。

集教师、保洁员、炊事员于一身的夫妻俩,虽然给不了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却倾尽所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住,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我们还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黄秀碧说。

2023年,有8名学生升四年级,要去镇上读寄宿学校,家长担心孩子到新环境不适应,便让他们先在那王小学寄宿,提前适应寄宿生活。有了8名寄宿生,无疑增加了夫妻俩的工作难度,三年级的孩子都还小,尤其是女孩子们,自己晚上不敢睡,黄秀碧便守着孩子们直到她们睡着,才蹑手蹑脚回自己的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在那王小学读的书。如今,孙子、孙女也读这所学校。”附近村民农氏春奶奶告诉记者,之所以“父子同师”,是因为对这两位老师非常放心,他们教书用心、待孩子用情。

在黄永勇夫妻俩的照顾下,孩子们学得开心、过得愉快。谈及从那王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的去向,夫妻俩总是能脱口而出,每一个孩子他们都记挂在心上。30多年来,在两位老师的教导下,已经有十几名学生通过努力考上大学,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