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电动汽车日益普及,催生了欧洲和中国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普华永道昨日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展望》报告预计,到2035年欧洲和中国将需要超过1.5亿个充电桩和约5.4万个换电站。

报告显示,轻型车与中重型车长期电动化目标清晰。到2035年,欧洲和中国6吨以下轻型电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6%-49%,欧洲和中国6吨以上中重型电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2%-26%。在欧洲,电动轻型车和电动中重型车的新车销量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将分别达到96%和62%。在中国,受双碳目标的推动,到2035年,电动轻型车和电动中重型车的新车销量渗透率预计将分别达到78%和4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场景相较欧洲更为清晰。通常情况下,中国的轻型插混车型的电池容量更大,这意味着充电需求相较欧洲更为显著。到2035年,中国整体汽车保有量增长预计将高于欧洲。

报告指出,当下,有线充电为主流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换电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补能形式,已在中国的乘用车领域率先应用,并在重卡的应用上具有极大潜力。电动汽车充电价值链有六大收入来源,即:充电桩硬件,充电桩软件,场地及资产,电力供应,充电相关服务和软件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增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议程。

报告揭示,行业企业可以通过7种方式参与电车充电市场的竞争:

1、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尽可能多的充电设备,并利用智慧营销等功能在资产生命周期内实现安装基础的获利;

2、随着电动汽车充电硬件设备推广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已安装的设备上提高最新软件的渗透率,并关注使用情况和集成定价;

3、通过向充电网络运营商出租场地、利用消费者停车时长、探索共享所有权等模式来创造收入;

4、安装尽可能多的充电桩,并成为客户支持和硬件维护的服务商;

5、随着市场愈加成熟,通过软件集成,从现有参与者及最终用户处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分成;

6、通过提供完整的充电解决方案,帮助土地所有者变现;

7、确保尽可能多的站点,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吞吐量,同时保持整个充电网络的电力盈利和服务成本。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