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最新的一份美国民调显示,拜登在7个主要的“摇摆州”居然全部落后:在亚利桑那州,特朗普支持率领先4个百分点,北卡罗莱纳州和佐治亚州也是特朗普领先较多的地方。此外在密歇根州、内华达州等地二人较为接近,但在“一对一”的对决中,特朗普均领先拜登1至2个百分点。

值得了解的是,美国高校反战示威浪潮已持续数周之久。当地时间5月2日上午,美国警方暴力拆除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中的抗议者营地,并逮捕了超过200名抗议者。美联社(AP)2日报道统计显示,自4月中旬美国警方清理哥伦比亚大学抗议者营地以来,全美数十所高校已有超2000人被逮捕。

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表示人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校园内的示威者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但不应演变成非法入侵或诉诸暴力,强调和平示威会受到保护,但“破坏公物、打破窗户、迫使课程和毕业典礼取消都不是和平抗议”。拜登又强调美国不会容忍反犹太主义或仇恨言论。拜登还表示,他不会重新考虑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他同时指出国民警卫队不应干预校园示威活动。另外,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州立大学,当地警察获得学校授权,5月2日进入校园内,驱散正在进行亲巴反战示威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纽约时报、费城询问报以及谢纳学院针对登记选民进行的最新联合民调显示,年轻人、非白人选民对于拜登政府处理经济、加沙冲突感到不满意,导致拜登总统目前在五个关键州支持度落后前总统特朗普,包括宾州、亚利桑纳州、密西根州、乔治亚州及内华达州,仅在威斯康辛州以47%支持度些微领先特朗普的45%。

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5月8日的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竟然公开表示,如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对加沙地带最南端的拉法市进行大规模进攻,美国这个“弹药大亨”就要直接给以色列“锁门”了,停止运送炸弹和炮弹!

然而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埃丹(Gilad Erdan)则称美方决定“非常令人失望”,并称美国近日推迟了向以色列运送部分武器是因为拜登受到了美国国会、高校抗议和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施加的多重政治压力,暗指拜登和民主党“背刺”美国犹太裔,可能会失去他们的选票。在拜登作出上述表态后,以色列遗产事务部长阿米哈伊·埃利亚胡在社交媒体X发文称:“拜登本可以成为丘吉尔,他却选择当张伯伦。他既然选择了耻辱,就会同时得到耻辱和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环球网报道,“2024年可能是最后一次实际由美国公民决定的选举。”马斯克有关美国总统大选的最新言论,引发外界关注。综合“今日俄罗斯”(RT)、英国《独立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根据这位美国企业家的说法,“非法移民大量涌入”是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因素。马斯克9日在X平台上对此发表评论称,“民主党一致反对按照公民身份来分配众议院席位和选举人团票,这说明了一切”,“民主党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多地引进非法移民来剥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美墨边境的移民潮不仅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最无序、最能引发混乱的。这场持续不断的危机让美国人有机会认清多重误解,而这些误解扭曲了美国人对自身应有的认知。50多年来,美国就移民问题躲躲闪闪、政策彻底失败;现在,有太多美国人向精英和主流体制表达强烈不满,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移民。不管是民选官员还是民众,都同样担心如何应对混乱。混乱不仅出现在南部边境一带,而且出现在大都市区。

中国日报网5月13日电美国全国广播电台(NPR)日前的报道指出,移民成为2024年美国的热门政治议题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有大批移民涌向美国南部边境申请庇护。但不太清楚的是,美国的政客们为何将移民犯罪作为竞选议题。美国犯罪专家指出,利用一些涉及移民的少数案件调动民众情绪以谋取政治利益是政治运作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了解的是,有消息传出,拜登不仅不阻止非法移民入境,还打算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遭到了共和党人的猛烈抨击。而在这场筹款活动上,拜登为了给自己的移民政策找补,不仅拿中国和俄罗斯说事,还拉出了日本和印度。拜登把日本、印度与中俄一起定义为“排外国家”,声称这些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就是因为不想要移民,而美国接纳移民可以为经济增长做贡献。

特朗普批评了拜登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失控。他指出,非法移民大量涌入美国,给社会秩序、就业、福利等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政府却未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

特朗普还质疑了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姿态。他认为,拜登对中国的态度太过软弱姑息,未能有力捍卫美国的利益。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理应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态度更加坚定。

特朗普的这番话语直白犀利,切中了不少普通民众的痛点,因此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德国《明镜周刊》5月5日刊出独家报道,称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可能顶替现任总统拜登,报道称拜登可能考虑在今年夏天退出总统竞选,转而支持米歇尔·奥巴马参选。报道称米歇尔已被民主党高层秘密添加进“潜在候选人”名单中,目前正通过民调评估其可行性和在选战中的“生存能力”。报道对此评述称,“出现一名女总统的想法会激励许多美国人”

如果说,民主党内初选尚未开始之际,拜登主动放弃连选连任,此时米歇尔宣布有意参选,姑且不论当选概率如何,也可算一种常态化的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