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的管仲在其《管子—牧民》中写下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千古名言,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可现实情况似乎与这位历史名人所描述的人伦常理并不相合。我们所见到的是老年人在公共场合毫无道德底线的各种奇葩行为,黑心商家为牟利不惜干出各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如用病死动物肉加工食品、地沟油炒菜,开豪车住豪宅的富人们横行霸道......等等等等,难以尽述。而这些人穷吗?他们生活不下去了吗?并不是,恰恰相反,他们拿着数额不低退休金、赚着大把的昧心钱,生活无忧,甚至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丝毫见不到与物质水平相对应的道德水准的进步,反而以一副土豪恶霸的丑的嘴脸示人。

曾参加过某公司的招待宴会,席间聊天,主人介绍桌上食物皆为公司下属种植基地出产,不使用化肥、更不打农药,纯纯的绿色食品,还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你们城里人真命大,天天吃化肥农药种出来的,还添加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食物,还都吃不死。

有人说人们穷怕了,其实不然,根本原因在于民间流传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灌输密不可分,如“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笑贫不笑娼”、“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从小耳濡目染,在这种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问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三观”不出问题那才奇怪。

再加上我们破除了传统的,所谓“封建”的旧东西,即道德文化传统,又没有建立新的符合社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道德文化体系,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失去了正确的教化和应有的规范,所以就形成了一些人藐视一切、唯我独尊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所以出现不论社会地位如何、经济能力强弱、受文化教育程度高低,但凡有利可图便如苍蝇见到臭肉般唯恐落于人后一点点,别说没有占到便宜,就是见到他人比自己多占了点都心生怨恨。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其实是骨子里残留的“均贫富”的思想。所以才会有“升米恩斗米仇”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归根结底,所有乱象的起源在于说教的人台面上说着冠冕堂皇的义正严词,台面下却干着卑鄙无耻的下流勾当,谁也不瞎,谁也不聋,更不傻,听多了、看多了,自然就有样学样,大坏人干大坏事,小草民就干点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缺德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