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旬,中央成立了一个“文革小组”,这也预示着动荡正式拉开序幕。而所谓的“文革小组”实际上是一个军政合一的特殊单位,其在一定时期内替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办公厅,堪称人民政权核心部门。“文革小组”成员也都是“风云人物”,比如我们本期要讲的谢镗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镗忠13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他经历过鄂豫皖苏区两次大规模反“围剿”斗争,1935年又跟随大部队一起走过了漫漫长征路。爬雪山的时候,他因为长期吃不饱饭,浑身乏力、四肢瘫软,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位首长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将自己的口粮分给他充饥,而且还主动拉着他一起爬山,最终帮助他克服了艰难险阻,安全通过了夹金山。

抗战爆发前夕,谢镗忠被安排到抗大学习,毕业后不久他便被编入八路军担任连级干部,1937年下旬,他与战友们在贺老总的指挥下,由晋西北出发,一路横穿山西、河南,最终在冀西南一带落脚,打算在此地建立一块革命根据地,牵制华北一带的敌人。但后来,因为华北局势发生变动,党中央随即又将贺老总的部队召回晋西北驻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谢镗忠一直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军事素养,逐渐从一个战士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青年军政干部。1939年,他被调回延安守备兵团担任团级干部,1941年,他奉命在关中与陕北的交界地带抵抗国民党军的入侵,有力的保卫了延安的党中央,事后中央军委着重嘉奖了他,随后将他提拔为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谢镗忠在东野担任旅、师级干部,他率部参加过临江战役、营口战役,累积歼敌5万余,创造了辉煌的战果。1949年,他指挥部队南下,先后解放了安徽、江西等地,值得一提的,在解放赣南期间,盘踞在赣州的国民党军还想据险顽抗,和解放军血战到底。谢镗忠自然不可能让敌人得逞,他迅速派出两个团的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夹击赣州之敌。敌人对解放军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结果被打得大败,赣南由此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谢将军长期在广州军区工作,60年代初,他被调入解放军总政部任职。彼时国内正兴起一股“左”的风气,谢镗忠深受其影响,思想和行为愈发激进,整个人逐渐失去了理性。动荡爆发后,谢将军被吸纳进“文革小组”,成为动荡的“操盘手”之一。

起初,动荡并没有那么激烈,大家的言行举止还都比较克制,即便是开批斗会,也是点到为止,从来不搞“扣帽子”、“打闷棍”那一套。但后来,在江青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动荡愈发疯狂,甚至一度闹出了人命。谢镗忠见状很是不忿,于是便在“文革小组”工作会议上公然质询江青等人,并要求对方规范言行,不能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谁料谢镗忠的这番言论很快便引起了江青的猜忌,江青随即开始将矛头对准谢镗忠,不断给他“扣帽子”,污蔑他是“反革命分子”。至1967年初,谢将军被解职,离开了“文革小组”,他随即搬离东城区,转往京郊疗养,往后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很少再关注世事。

时间来到1977年,党中央开始清算“左”的错误路线,并处分了一大批在动荡时期作威作福的居心叵测者。谢镗忠在当年中旬也受到了审查,不过他在动荡时期并没有参与过任何阴谋活动,因此并未被追责。1977年下旬,中组部和总政部分别派人和谢将军谈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复出工作。谢将军当时已经年逾花甲,但内心仍怀有一份豪情壮志,所以他当即答应了中组部和总政部所请。一周之后,他便被安排到武汉军区担任军政干部,1982年,他主动申请离休,转往顾问单位挂职。1985年,谢将军正式离休,彻底告别政坛,1989年,他溘然长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镗忠将军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在沙场征战数十载,期间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甚至差点丢掉了性命。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放弃对革命的信仰,自始至终心向红色,情系民族。动荡时期,尽管时局纷乱,但他还是能保持理性和底线,不乱来、不胡作非为,这样克制、自律的精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