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汉合流之后,南京政权在全国很快稳定下来,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至少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对上海、江浙一带的财团来说,现在都只能采取合作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国的历史上,1927年至1937年也被称做“黄金十年”,因为这十年是国民党主政后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此“黄金十年”类似于汉代初年的“文景之治”,但从1935年之后,经济形势已经大变,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民党政府开始与民争利,重新回到了中国历史中的官本位经济之中。

1、上海民间资本与蒋介石的较量

在北伐战争时期,作为以江浙为代表的民间企业财团,他们对国民政府如何控制金融和经济做法感到很忧虑——1928年8月3日,上海民间银行资本的代表陈光甫在南京与蒋介石会谈,蒋当时询问了上海商界对南京政府的看法,随后就谈到金融问题,告知拟成立中央银行,就问陈“中国银行如何办?”陈答:“如中央银行不办,可将中国、交通两银行合并为一家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他是不希望国民政府建立中央银行的,而是希望像英美那样没有中央银行,否则,依中国的传统,政府必然谋求控制金融,打压民营银行。

与蒋介石会谈后,他就在给上海的助手的信中说:

“今日商界、金融界与一般国人对于设立新中央银行不独不感其需要,且或反生疑虑。”

实际上,陈光甫的想法也代表了以民营金融为主的江浙财团的共同想法,他们历来对政府干涉金融很反感。

但一个银行家或者一群银行家的反对,在军政领袖面前仍是无力的,蒋介石控制金融的意志是每人能够阻挡的。于是,1928年10月,国民党决定成立中央银行,这等于结束了金融的自由时代。

陈光甫很无奈,只好向宋子文提出5点建议,希望中央银行日后能不侵犯民营银行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5点建议是:

一,中央银行应维持超然地位;二,发行兑换券应受地方法团监督,以囤信用;三,厘定本位货币,废两用元;四,应集中现款,以调剂金融;五,应辅助普通银行而不予竞争业务。

其中第一条的意思就是中央银行总裁不应由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兼任,意在保持权力分立。陈光甫的5点建议充分说明了他实在不希望看到一个与民营银行争利的央行出现,希望尽力缩小央行的作用,但蒋介石建立央行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金融,为他的政府和战争服务,陈的意见当然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所以,陈的言辞蒋、宋、孔均置若罔闻。

2、收购民间银行的背景

1933年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后由孔祥熙接任,其就兼任中央银行总裁。

这时,世界经济也正经历巨大挫折。1929年,西方发生了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也经受不住这个经济严冬,坚持到1931年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9月份宣布放弃金本位,结果造成世界黄金价格暴跌,上海的黄金价格就直线下跌了1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中国一直是银本位国家,黄金价格暴跌导致白银价格大幅上升,中国出口遭到重创。在中国,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后不久,全国局势稍稍有所稳定,此时国际上发生的这场巨大的金融海啸,结果给刚要喘口气的中国经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冲击。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此时美国正在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罗斯福开始了他的新政,这场以挽救美国经济为目的的经济新政核心政策之一就是宣布暂时放弃金本位,美元大幅贬值。美元的大幅贬值对中国的冲击就是白银暴涨,这对建立在银本位基础上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一场金融海啸,结果是中国的出口遭到重创。

仅仅2年时间,仅上海一地就有723家企业倒闭,2/3的纺织厂停产,面粉厂则更是几乎全部停产。中国的实业、商业、金融顿时跌入低谷,大批工人失业,繁荣的江浙沪地区陷入到一片萧条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陷入困境的中国工商、金融界此时急切盼望政府出面,制定救助政策,帮助中国企业渡过难关,但他们没想到,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冲击只是灾难的开始,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但不再是来自大洋对岸,而是来自他们的背后——南京政府。

3、事件的真相

1935年,南京政府竟然发动了一场对金融界的突袭——南京政府所发动的突袭一举吞并了多家民营银行,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金融资本由民间所有的状态,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国进民退”。

在世界金融海啸冲击中国工商业的时候,南京政府的权贵们当然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经济遭受的沉重打击,但他们不是急急忙忙地制定救助计划,而是制定了一套趁火打劫的大收购计划,而且是同时向实业界和金融界下手,目的就是要将中国经济中两大支柱统统收入囊中。

对于实业界的突袭,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曾企图抢占范旭东、荣氏家族的精盐厂、纯碱厂、面粉厂等,只是在范旭东、荣氏兄弟的坚决反对下未能成功,但其他很多实业家是无力对抗政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